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89605
大小:155.1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01
《北京高考研讨会学习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北京高考研讨会学习心得一、新课程卷解读(一)考试性质以宁夏卷为例,新课标卷已经成熟。国家考试中心绝对不因为河北等省首次开始考新课标卷,而无原则的降低难度。新课程高考凸显的是——能力立意;现实立意。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二)试卷结构与题型------宁夏卷简介试卷包括I、II两卷。第I卷为单项选择(必考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共计100分。试题只涉及本学科的内容,不跨学科综合。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3.试卷结构与题型:试卷包括Ⅰ、Ⅱ两卷。第Ⅰ卷为政治、
2、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地理、历史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试题只涉及本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必考题为地理学科的必修内容;还涉及地球与地图、初中的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相关内容。选考题为地理、历史学科选修模块。11地理: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三个模块;每个模块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0分。选考题每科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地理2010年:选择题44分;非选择题必修46分、选修10分。)5
3、.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各科顺序为地理、政治、历史。(三)命题指导思想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考试目标与要求要求目标ⅠⅡⅢ(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11(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将所学地理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
4、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能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点问题、身边的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诠释、评价,因地、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五)考试范围与内容详解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和选修地理3、地理5、地理6,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内
5、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具体考试内容必修1、2、3;选修3、5、6。11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义务教育部分的地理课程内容是高考必然要涉及到的内容。地球与地图部分是高中地理必要的基础知识,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六)新老课程(文综/地理)高考要求的主要变化1、试卷结构:满分为100分;非选择题分设必做题和选做题;试题只涉及本学科的内容,不跨学科综合。2、命题指导思想: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3、考核目标与要求:更加全面、具体,增加了
6、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较高要求。如:“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表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能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包括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和利用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来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等。4、考试范围与内容:将原高中地理15个专题调整到现的9个,新增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1等
7、内容,且考试要求与教学(课标)要求完全一致;用概括性语言,说明并取代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具体考试范围与内容要求,分别突出了“地球与地图”和“区域地理”在考试命题中的“基础”和“载体”地位。二、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理念转变是关键(一)实施新课程,转变教学观1、课程改革的标志(1)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2、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1)确立新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2)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教师、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8、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试题当中:教科书提供的知识45;教师个人的知识25;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3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