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64773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31
《探究基于课堂观察的有效主题教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究基于课堂观察的有效主题教研 长期以来,传统的听评课制度更多地被学校当成一种对教师的单项考核、一种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已被量化的听评课要求甚至成了教师头疼的“作业”。受其影响,多数教研组采用的也是惯用的比较程式化的听评课模式,很多活动只是为了堆积书面的资料,以备期末的学校年度考核,如组内成员的教案、听课笔记、分析评议表等,而体现在活动中的真研究、真讨论、真进步却很少。 近几年,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下,浙江省开始探索一种新的听评课形式----课堂观察,她犹如一股沁人心脾的甘泉涌入我们的常规教学。它是通过观察者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观察,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探究发现执教老
2、师的教学特色和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这里,学校组织的课堂团队观察犹如一棵树的粗壮主干,起到支撑和引领作用;而教研组层面的课堂观察则犹如树枝,枝多面广;每个教师就好比是一片树叶,是个“自我生长”的加工厂。三者联动,主题教研这棵“大树”就能枝繁叶茂、到位有效。本教研组依托学校教研主干的引导和支持,积极发动每位教师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努力使主题研修的枝桠向纵深至高处不断地延展。以下笔者结合本教研组开展的系列活动来探究基于课堂观察的有效主题教研。 一、有效观察从课前会议开始7 1.组内协商
3、讨论教研主题 围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主旨,教研组通过集思广益,广泛征求意见,选取了“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有效性研究”这个角度作为研修主题,并以课堂观察为主要的教学研究方式,深入开展主题教研。 2.全体成员参加观察培训 课堂观察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技术手段,不同于平常所进行的听评课活动。如果不进行专业的培训,教师是难以胜任的。学校的科研主管部门积极为各教研组搭建平台,搜集印发了相关资料,并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使全体教师对课堂观察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 3.开课教师阐述教学思路 本次主题教研的开课任务由初一的姜老师承担,她精心选择了七年级
4、下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堂课。在课前会议上,姜老师先陈述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并指出了教学设计中的亮点和新颖之处,同时还提出自己备课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本堂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达成率感到没有把握;在情景的创设、利用和拓展以及问题的设置、提问的技巧方面心里没底。 4、各备课组设计观察量表 根据姜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困惑以及本教研组的教研主题,参与观察的11位老师设计了多种观察量表。如例表1 二、有效观察要善于发现课堂 1.观察教师要用心感悟、关注细节7 与单纯地听课所不同的是,观察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既要看作为,
5、了解思路,更要考察动机、价值追求。为了能更真实地反映观察对象的现状,观察教师要提前五分钟进入课堂,有的暗中留意学生在下课时间的活动状况,然后对比其在课上的表现行为;有的与开课老师轻松地攀谈,了解她的准备情况;有的则走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这堂课的兴趣以及看法。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借助一定的观察工具和自行设计一些简便的记录符号,这样能更准确如实地反映课堂情境,不漏掉任何一个有效信息。例如借助秒表、录音笔、相机等设备进行计时和实录,记录时用“A”表示教师指定学生回答,“V”表示自愿回答,“W”表示女生,“M”表示男生,“J”代表任课教师的陈述等。 2.观察教师要合作
6、交流、同在共行 观察教师在工作时,其实是在分享合作所带来的教育智慧,是在品味观察过程中的友谊,由此来丰富自己的课堂经验,修正自己的课堂教训,加深自己的课堂认识。观察中的“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授课方和学习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感受对方、理解对方。“共行”就是把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探讨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共同进步。7 为此我们同一备课组观察教师对任务再次作分解,例如有的教师专门观察记录教师的提问次数和内容,有的负责观察学生的回答和分布情况;有的教师负责观察教师任务布置的口令和持续时间,有的负责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有效性
7、等问题。每个观察点至少安排两个老师进行跟踪观察,课后在备课组内进行交流反馈、筛选信息、去伪存真,最大化地凸显观察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实践证明,只有基于合作的课堂观察才是有效、有生命力和有价值的。 三、有效观察要致力提升教学 1.教研组内探讨反馈 课堂观察后,教研组及时召开了课后会议。首先开课教师就这堂课的实施情况进行充分的说明与反思,参与观察的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开对话。 通过分析归纳,观察教师一致认为姜老师布置任务的指令清晰明了,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课堂效果比较理想。同时还发现预设性的课堂任务比生成性更有效,可见如果教师在授课中确有需要临
8、时增加课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