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49003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31
《优化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构建思想政治和谐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优化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构建思想政治和谐课堂 高中思想政治和谐课堂的构建,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在转变思想观念的基础上,要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改革教法的关键是要教与学双边活动真正组成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使每个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目标,形成策略,完成任务,反思过程,自我矫正等一系列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主动、偷快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突出师生互动,注重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要注意调整课堂结构、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加强学法指导和优化课堂互动模式。
2、 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和谐课堂的构建”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对“优化思想政治课堂互动教学模式”进行了专题式的深入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模式释析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互动。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将会引起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创设情境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利用文字材料、图片、影音文件、各种社会资源等为学生揭示出一种社会生活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去想象和参与。比如:每年的“两会”4就关系国计民生有关问题的讨论、决议,总理的答
3、记者问等内容,我都要组织学生观看录像,进行讨论,并把这些问题与学科的理论结合,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所有的 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教师在互动教学活动中只有起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由于学生的感性思维比较强,他们热情、主动,对教学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为此,我经常采用学生自己收集和创作的材料,如学生创作的漫画作品、摄影作品、学生现场的小品表演等,以增强教学的“互动性”。4 2、善于激疑,鼓励质疑,引导释疑,师生互动。首先,要善于激疑。思想政治课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有意识、有计划地采用多
4、种激疑的方式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斓,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冲突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冲突式差别,这种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并促使其注意、关心和探索的行为。激疑思考是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相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望。其次,要鼓励质疑,导疑释疑。和谐教学策略重视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索。创造的前提是疑问,对学生的质疑应持提倡、鼓励、引导的态度,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解疑的技能,倡导主动思
5、考。其中,质疑是问题的呈现阶段,是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索精神的集中体现。要引导学生在难点处、关键处、困惑处求疑、质疑,这样使学生能认真思考,主动参与纷纷尽兴提问,活跃而充满激情。有利于学生学会提问、敢于提问,做课堂的主人;要积极导疑,导疑是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分层处理阶段;最后是师生民主合作,}办力解疑。解疑是重点问题的分析解决阶段,是质疑的最高境界,师生要民主合作,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都成为解疑的合作者,有利于创设和谐的思想政治课课堂。 3.探究讨论,促进师生、生生的双向交流。探究讨论是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的核心部分,
6、它是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通过发言、课堂讨论、问题探究等形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习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我们在实现师生互动的同时,应更多关注生生互动以及学习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我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几乎所有高效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中,课堂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气氛、互动程度和教学的效果。 4.引导评价,增强学生互动的信心。引导评价是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的最后一环节,事实上它也是下一个循环的起点。在思想政治课课堂的教学中,对于教师而言,不需要对学生的每一个活动进行结论性总结,而是
7、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善于作出方向性的引导,既能保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融洽进行,又能注意它的有序进行,确保教学效果。 二、实现“互动式”教学,要贯彻的原则 1.要强化目标意识,以明确的目标指导教和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到教学中来,这也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力量源泉。强化目标意识具体步骤为:教前诊断,确定目标。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前要“备学生”4,了解学生情况,并吸收学生的意见,使全体学生学习进入准备状态,展示目标,进行定向学习。通过引导学生预习,让学生一上课就知道这节课该学什么,然后与教师配合,成
8、功达标,围绕目标实现互动。教师凭教学目标,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学习目标,从情境入手,通过思考、质疑、学习讨论等环节,突破知识难点,培养能力,适当的目标检测。利用概括性问题、小练习,了解课堂效果,掌握学生的达标情况,并作相应的补充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