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41996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浅谈高职工学结合模式下教育大环境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高职工学结合模式下教育大环境的构建 摘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院校办学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如何营造一个由政府、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的教育大环境,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吸引企业积极参与、推进学校教育改革,是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关键词:工学结合;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教育大环境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187-02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蓬勃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
2、育的发展对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现代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决定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专业的人才培养不可能是“关门办学”5。首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3、要服务于地域经济发展需求;其次,高职教育的培养内容需要与岗位能力一致,满足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再次,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面向社会,适应社会需求。所以,营造一个由政府、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的教育大环境,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吸引企业积极参与、推进学校教育改革,是实施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措施。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职业教育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是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实行的前提。政府
4、的主导作用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本地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职业学校布局和发展规模,统筹各型人才培养结构布局,政府对区域内高职教育和企业人才需求宏观调控,给予相关政策扶持、经费支持和质量监控机制,引导学校发展科学定位,突出高等职业院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行业企业发展服务”的办学目标。 2.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发挥政府及行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工作中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完善学校自主设置、地方统筹、行业指导的专业管理机制。
5、引导高职院校结合区域社会经济产业发展需要,合理设置、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 3.建立人才就业服务体系。由政府宏观调控,以高校为依托,社会(企业和中介)为补充和监督,建立准确而广泛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信息体系,公开提供本区域(包括乡镇)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详细信息,并确保就业途径安全、畅通,帮助学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5 4.规范企业用人标准。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企业聘用技术人员的标准及认证制度,保护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同时,完善企业接受学校相关专业学生实习和顶岗实习的相关机制,保障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社
6、会权益,维护顶岗实习的合法性。 二、吸引企业积极参与 企业全程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是工学结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现代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共建、双赢”是吸引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主要途径。 1.提高培养质量,为企业提供可用人才。①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以“人才质量”来打动企业,培养标准符合企业工作要求,能为企业培养“可用”人才,甚至是企业岗位的“专用”人才,是吸引企业合作办学的首要条件。②设置的专业要经过及时而准确的社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针对调研结果,调整专业设置,有针对性地以工作任务为驱
7、动、以岗位技能培养为核心来开展人才培养,为社会培养紧缺、急需人才,自然会引来更多的企业参与合作培养。 2.完善培训模式,为企业建立人才储备基地。①人才储备是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是企业保持持续发展态势的保障。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可以吸引企业前来合作,稳定而长远的合作可以确保学校对企业人才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企业人才的层次、数量、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针对性地开展后备人才的培养,成为企业人才储备基地,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人才优势,从而获得竞争优势。②5通过企业与学校的紧密合作建设的一体化实训基地,以及高职院校在师资队
8、伍和基础设置方面的优势,学校还可以成为企业员工的培训基地,为员工进行技术培训、继续教育服务。 3.优化科研平台,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产学结合也是吸引校企合作的一大途径。通过高职院校的科研平台、科研队伍等现有优势,学校主动为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科学研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以及实现成果转化,提升企业竞争力。 4.依托高校品牌,提升企业知名度。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