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09682
大小:3.84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2-30
《个不可不知的滨水景观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鲑鱼溪流公园】鲑鱼溪流是在2002年才出现在史丹利公园内的一道景观,不仅为大马哈鱼回游产卵提供了场所,其本身也具有非凡的生态意义。鲑鱼溪流设计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为公园的游客展现这一自然过程,让他们不仅欣赏到城市中心溪流的美丽风景,而且更好地理解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一座连接水族馆和马尔金露天剧场,史丹利公园观景亭和温哥华水族馆之间的人行桥。水族馆的工作人员可以将公园游客引至桥上,向他们讲解溪流系统的结构及其重要性。溪流顺流而下,与咸水湖Seining湖交汇。人造堰将溪流的咸水部分与再循环利用的淡水区分开来。而这些圆木就将它巧妙地遮蔽了起来。Seining池当中的水
2、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抽出以集中回游产卵的鲑鱼。观景台可以让学校的孩子们和游客更好地观赏鲑鱼。Seining池下方的溪流建设旨在保护回游的鲑鱼,帮助它们回到池中产卵。不同的溪岸和河床环境为的是为了创造出一个更自然的栖息地。设计强调了城市公园环境和溪流边重建自然环境之间的强烈对照。溪流上两座横跨的人行桥的设置能够很好地提示公众对于鱼类栖息地的关注。规划图清晰地表明了温哥华水族馆和煤港海岸之间的联系。【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和Kallang河道修复】新加坡从2006年开始推出活跃,美丽,和干净的水计划(ABC计划),除了改造国家的水体排放功能和供水到美丽和干净的溪流,河流,和湖
3、泊之外,还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娱乐空间。并提出了一个新的管理可持续雨水管理的水敏城市设计方法。加冷河-碧山公园是ABC方案下的旗舰项目之一。该项目占地62公顷,花费4500万欧元,于2012年2月建成。由于公园需要翻新,公园旁边的加冷河混凝土渠道需要升级来满足由于城市化发展而增加的雨水径流的排放,因此这些计划被综合在一起,进行此项重建工程。该设计获得了2012新加坡游憩场地设计奖,和2012世界建筑节年度最佳景观设计项目奖。【重建方案】加冷河从笔直的混凝土排水道改造为蜿蜒的天然河流。这是第一个在热带地区利用土壤生物工程技术(植被、天然材料和土木工程技术的组合)来巩固
4、河岸和防止土壤被侵蚀的工程。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还为动植物创造了栖息地。新的河流孕育了很多生物,公园里的生物多样性也增加了约30%。公园和河流的动态整合,为碧山公园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独特的标识。崭新、美丽的软景河岸景观培养了人们对河流的归属感,人们对河流不再有障碍,恐惧和距离,他们能够更加近距离的接触水体、河流,他们开始享受和保护河流。此外,在遇到特大暴雨时,紧挨公园的陆地,可以兼作输送通道,将水排到下游。碧山公园是一个启发性的案例,它展示了如何使城市公园作为生态基础设施,与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巧妙融合在一起,起到洪水管理、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提供娱乐空间等多重功用。人们和
5、水的亲密接触,提高了公民对于环境的责任心。左侧新近修复的自然式河道与后侧老旧的混凝土沟渠形成鲜明对比【安全防护】在碧山公园,安装了全面的河道检测和水位传感器预警系统、警告灯、警笛和语音通告设备,提供出现大雨或水位升高的预警。沿着河岸也设置了一些警告标志、红色标记和浮标。在大雨将要来临前或者水位上升时,水位到达安全节点,河流检测系统将触发警告灯、警报器和语音通报设备,提醒公园游客远离红色标记区。即使在遭遇特大暴雨时,河里的水也是慢慢填充,所以人们可以轻松地从河边转移至更高的地面。此外,在选定的地方还设置了带浮标的安全线、闭路电视和24小时巡逻侦察队。【生态方法】生态工
6、法技术包括梢捆,石笼、土工布、芦苇卷、筐、土工布和植物,是指将植物、天然材料(如岩石)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稳定河岸和防止水土流失。在建造之前,使用河床测试了多种生态方法。与其它技术不同的是,植物不仅仅起到美观的作用,在生态工法技术中更是起到了重要的结构支撑的作用。而植物形成的生态净化植物群落可以将周围池塘中的水体循环净化。生态工法结构的特点是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且能够通过日益增加的坚固性和稳定性进行自身的修复。这种技术安装成本低,并且从长远利益看,比僵硬的混凝土河道更具有可持续性和长期经济效益。最能彰显该项目创新性的是,将混凝土水渠改建成为自然河道的同时,融入了雨水
7、管理设计。这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比如在管理河流和雨水、自然与城市相结合、提供市民休息娱乐场所等方面。它能够有效地对于雨水进行处理、有助于净化市民的饮用水;能让植物和动物种群回归城市;它还能够为市民创造更多娱乐休闲的场所,并提供更多亲近大自然的机会。【韩国清溪川】位於首爾江北地區中心的清溪川,是一條人工開出,從市政府附近光化門區域往東延續到上往十里區域的一條溪流。清溪川開川的歷史已經超過五百年,原本是一條因地形而出現的水道,後經人工整治之後有了現在的雛型.但是隨著首爾的變遷與人口急速增加,清溪川在水量不穩與污染處理困難等多重原因之下,二十世紀初就開始了覆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