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689969
大小:5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2
《2013年高考地理“点中点”特训 大气的运动规律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年高考地理“点中点”特训大气的运动规律新人教版一、选择题下图为济南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为验证地理原理而设计的实验流程图,据此回答1~2题。1.下图中所示地理现象的成因与上述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图所示过程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较小B.②图过境时会造成我国大面积的降温C.③图反映了冬季风的成因D.④图反映了台湾岛东部降水的主要成因下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图1中C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B
2、.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4.图2中箭头能正确表示图1中D风带风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下图是某气象观测小组自制的简易风标,虚线是此刻观察到风标在风向指示架上的方向。读图回答5~6题。5.此刻当地吹( )A.西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东北风6.若某地一年中至少有4个月的时间盛行如图所示的风向,该地不可能的是( )A.澳大利亚的西北部B.日本的北海道C.南非的好望角D.印度的德干高原读“某地某时段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回答7~8题。7.造成A、B两处气压差异的直接原因
3、,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A.A、B分别位于海陆两地B.A、B分别位于锋面两侧C.A、B分别位于山脉两侧D.A、B分别位于赤道两侧8.若该天气系统常出现在冬季的云贵高原区,则该天气系统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河流D.植被9.下图为“A地某时刻的风形成受力图”,由图可知,该地的天气可能是( )A.风高物燥 B.万里无云C.阴雨连绵 D.气温突降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反映某地区某年4月11日~13日的锋线移动情况。读图回答10~11题。10.该锋面属于( )A.北半球冷
4、锋B.南半球暖锋C.北半球暖锋D.南半球冷锋11.11日~13日期间,甲地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A.11日的深夜B.12日的深夜C.11日的日出前后D.13日的日出前后读“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12~13题。12.图中甲、乙两地的风向最可能是( )①东北风 ②西北风 ③东南风 ④西南风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3.图中四地降水概率较大的两个地点是( )①甲地 ②乙地 ③丙地 ④丁地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下图示意“欧洲部分城市冬、夏季气温状况”。据此完成14~15题。14.城市a~e( )A
5、.气候大陆性自东向西逐渐增强B.年降水量自西向东呈递减趋势C.夏季温和、冬季寒冷,全年湿润D.年太阳辐射量自东向西逐渐变大15.影响城市a~e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地形地势D.纬度位置、地形地势二、综合题16.图1是“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形成原理图”,图2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月平均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移动规律,并说明影响其移动的主要原因。(2)据图分析夏半年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3)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6、势力较弱、位置持续偏南的年份,我国南北方的降水有何异常?17.读“某地区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地的风向为________,比较图中甲乙两地风力大小,__________地的风力较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B地处于__________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图中天气系统A到达北京时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天气系统A强烈发展时,会形成破坏性较强的自然灾害,该灾害是__
7、____________,这一灾害对所经过地区农业造成的影响有哪些?答案1.C 2.D 3.C 4.B 5.A 6.D 7.B 8.B 9.C 10.A 11.D 12.B 13.A 14.B 15.A 16.(1)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进而引起副热带高压带作季节性周期移动。(2)5月份锋面雨带在华南地区(珠江三角洲),6月份(春末夏初)推进到长江中下游(或江淮地区)一带,7、8月份到达华北、东北。(3)南方降水偏多,出现洪涝;北方降水偏少,出现干旱。17.(1)西北风 甲 原因:甲
8、地等压线比乙地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 (2)高 天气晴朗 大风降温,可能有雨雪天气 (3)寒潮(或沙尘暴) 不利影响:冻害等(或沙尘暴引起土壤侵蚀、农业减产等);有利影响:减轻农作物病虫害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