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西学东渐》学案(2)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西学东渐》学案(2) 岳麓版必修3

ID:29537740

大小:67.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历史 《西学东渐》学案(2)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历史 《西学东渐》学案(2)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历史 《西学东渐》学案(2)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西学东渐》学案(2) 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西学东渐》导入:什么是西学东渐?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一般特指晚清民初欧美等地科技文化思想的传入。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①鸦片战争前夕到戊戌变法之前(学科技)②戊戌变法前夕到新文化运动之前(学制度)③新文化运动前夕到五四运动前后(学思想)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大清帝国受到了极大震动。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认识世

2、界。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们主动开始了解和学习西方。2、倡导者A林则徐主要活动:设立译馆,命人翻译《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影响(评价):民族英雄;开启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先河。问题:哪些史实说明他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是第一个主动认识到了解西方重要性和必要性的人,而魏源则在林则徐的影响下,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B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序>>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3、《海国图志》阅读这两则材料,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影响林则徐和魏源等的先进性在于他们率先主动了解西方,开启了近代中国人了解学西方的第一步林魏等人学习西方的活动仅限于著书立说,基本没有实践,对西方的学习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体用之争”是西学传播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较大规模的争论。随着对西方了解的不断深入,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也发生变化,西学东渐上升到一个更大的规模,这时,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分歧,产生了对立的两派——洋务派与顽固派1.洋务派:

4、“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中体”指中国传统制度和文化为主体;“西用”指利用西方的技术。“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制度为立国的根本,以西方先进科技为巩固根本的手段。即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中国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2顽固派:主张“中体中用”,反对西学问题:洋务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焦点是什么?你能看出他们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西学为用”,即要不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技术)相同点:都要求“中学为体”,即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根本目的都是巩固清王朝统治。

5、不同点:巩固统治的方式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顽固派完全排斥西学,反对学习西方。体用之争反映了中国在向现代社会的被动转变过程中,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斥的矛盾心态。这场争论最后以洋务派的胜利而告终。但是,洋务运动的种种弊端又导致洋务派中分化出以王韬3.早期维新派:起初支持“中体西用”,后来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的要求。启蒙作用,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实施问题:看郑观应《盛世危言》分析,洋务派与早期资产及维新派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中法战争失败暴露出洋务运动的弊端---洋务派只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化层面的技术。早期维新派

6、开始对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进行深刻反思,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洋务派:冯桂芬(1809—1874),江苏苏州人,道光进士。他曾任李鸿章的幕僚,为其镇压太平军出谋划策,但他重视经世致用之学,注意研究西学,多次建议改革,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理论,主张“采西学”、“制洋器”,发展军事工业以及其他事业。他的思想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同时又被资产阶级改良派奉为先导。著作有《校邠庐抗议》等。李鸿章(1823—1901),洋务派和淮军首领。字少荃,安徽合肥人。1861年编练淮军,攻太平军,升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

7、、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提倡“自强”、“求富”,开办近代军事工业,设立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津榆铁路、开平煤矿等,建立北洋舰队。曾国藩(1811—1872),号涤生,谥号文正。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晚清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英武殿大学士。组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1864年攻陷天京城后赐一等侯爵,有“中兴名臣”之誉。顽固派:倭仁(1804—1871),蒙古正红旗人。长期反对清政府兴办洋务。1871年授文华殿大学士,遗著辑为《倭文端公遗书》。早期维新派:王韬(1828-1897),江苏吴县人,1867年至1870年间前

8、往英国译书。1874年,他在香港主编《循环日报》,评论时政,主张变法自强,提出“富强即治国之本”,主张允许“民间自立公司”,认为“官办不如民办”。回到上海,与洋务派交往密切,常为洋务派出谋献策。但后来,走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