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长亭送别》说课稿 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长亭送别》说课稿 粤教版必修5

ID:29509175

大小:60.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长亭送别》说课稿 粤教版必修5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长亭送别》说课稿 粤教版必修5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长亭送别》说课稿 粤教版必修5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长亭送别》说课稿 粤教版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亭送别》说课稿一、说教材    《长亭送别》这篇课文选自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这个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目的是通过戏曲语言和艺术手法的欣赏,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戏曲的能力。    《长亭送别》选自王实甫的《西厢记》,文章曲词非常优美。   《长亭送别》一折戏因老夫人以“相国门第不招白衣女婿”为由,硬逼张生赴京赶考,得中状元后才得与莺莺完婚,这一折戏写爱情刚刚得到母亲认可的莺莺又要与心上人张珙分别痛苦的心情,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这节课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说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主要分析主题.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二、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应以三维目标为中心, 根据教学内容

2、和学情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西厢记》,进一步熟悉元杂剧。2、能力目标:1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欣赏情景交融的特点。             2鉴赏富于文采的曲词3情感目标:欣赏优美曲词,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中的经典之作,它的作者王实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艺术大师,王实甫的语言被人称赞为“花间美人”,《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最精彩的一笔,其语言既吸收了古典诗词语言的精华,又吸收了当时民间鲜活的口语,从而形成了清丽华美、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我把曲词鉴赏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送别》一折,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

3、主要在于它的情景描写真正达到了交融的高度.我把鉴赏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作为这节课的难点.三、说教法和学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据此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曲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课曲词优美,感情浓郁,我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文章,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2〉自主合作探究法    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3) 启发诱导与点

4、拨教学法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老师可做适当的点拨,较难的问题可做启发诱导。4、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教学中采用幻灯片既扩大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教育学中直观性原则。此外还灵活运用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和板书图示法。四、说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要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认识,就要对全篇的情节有细致的了解。因此,在进行新课之前,我让学生做了如下准备和预习:(1)对照注解和课前提示,通读全文。(2)了解作者王实甫、《西厢记》的故事情节和本折《长亭送别》的剧情。(3)背诵曲词[端正好][滚绣球] [叨叨令] 。2、导入新课。好的导入,能巧妙地创设教学氛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

5、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我的导语:    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李商隐在《无题》中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柳永在《雨霖铃》中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风渐起,黄叶飘零,又一对相亲相爱的人儿要别离了,让我们看看他们又是怎样畅叙别情的呢?(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本文曲词优美动人,故用诗歌导入,易引起学生的兴趣。)3.分析曲词。此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部分,主要通过启发点拨法和自助合作探究教学法来解决问题。    清代梁廷楠《曲话》中说:“世传王实甫作《西厢记》,至“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构思甚苦,思竭

6、扑地,遂死。”曲坛上这一逸闻,正好说明作者呕心沥血之苦。真是无风雨无以丽其姿,无严霜无以煊其色! [端正好]可以说是剧曲中一首“秋思之祖”。    全体学生朗读,老师做示范性朗读 [端正好],教师提问以下问题:(让学生小范围讨论)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征?“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醉”这三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好?有何艺术效果?    明确:   [端正好]堪称“情景交融”的元曲绝唱。其妙处,一在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  曲子的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    一在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一个“染”字,不但写出了景物色彩

7、的变化,而且令这种变化带上了剧中人强烈的哀怨情绪。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只一“泪”字是情。但一个“泪”字,就使全篇景物都闪耀出别离的泪光,它们都成了传情之物,这是多么精湛的语言技巧!画龙点睛,这个“泪”字就相当于那个“睛”,着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