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1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1 人民版必修1

ID:29498752

大小:66.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1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1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1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1 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辛亥革命》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有关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质,认识大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剖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辛亥革命能力目标学习辛亥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各种因素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给出

2、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如何评价的操作思路。(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巨大作用。(四)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通过历史短剧表演和历史辩论等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二、教材分析1、本节知识点较多,内容庞杂,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重点,突出难点。教学重点: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教

3、学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2、本课是承《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民主资产阶级进行了一场伟大的民主革命,是20世纪初,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了解20世纪对中国来说,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百年,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让学生明确辛亥革命在近代前期表现为三个层次的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在三个资产阶级救国方案和20世纪三次巨变中所处的地位,增强学

4、生宏观的历史感。(几张图片循环播放)上课铃响,打出本课标题。导入:通过欣赏大屏幕,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孙中山——辛亥革命。第二次,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邓小平——改革开放。今天,我们来学习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导入讲授新课1、历史背景:通过一段历史材料,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由学生回答。国内矛盾,经济发展是辛亥革命的经济基础

5、,推动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提供了革命的伟大力量2、革命的酝酿:辛亥革命的酝酿是一个长达近二十年的较长过程,进行历史时空的动态研究才是历史思维的高级形式。辛亥革命的酝酿从经济发展到阶级的强大、从思想理论的提出到组织的建立、从人民的斗争到革命党的起义,环环相扣,一度前行,节奏很快。一次大的革命行动往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聚集能量,而辛亥革命的能量聚集正是从1894~1911年的过程,武昌起义是其能量的释放,在这之后的种种变化又在为新的革命聚集能量。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聚集了最大能量,一举荡涤了旧的尘埃,完成了对旧

6、制度初步改造。我们在教学中可利用哲学化的思考来诠释历史,看看辛亥革命前有着怎样的积累能量之过程。在师生的活动中首先归纳出辛亥革命酝酿的三个方面,再提供图片使学生了解。对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和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则要进行重点分析,对于武装起义,可运用《与妻书》增强爱国主义情怀。3、革命的爆发:由图片引入。从各省来看,湖北省从地理、历史、政治、经济、阶级等方面都具有其他各省所不具备的优势,在武昌拉开革命的序幕,则可以充分利用辛亥革命形势示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掘本图所包含的历史信息4、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中华

7、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创立,资产阶级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目标,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重点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运用历史情景剧,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归纳其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议会内阁、总理负责、总统象征的具体内涵,使学生真切感受这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对民主共和的热切追求。5、结局: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评价很易搞成生硬的一言堂形式,可以从多种角度把学生思维调动起来。比如通过介绍学术争鸣、辛亥革命胜利说、失败说和有胜有败说,使学生能够既学会以史实支持观点的基本方法,同时也可以更深切地认识我们所说的历史是

8、客观的真实和后人的主观活动交互作用的结果,人类所认识的历史只是客观历史的一个仿真品。因此,迷信任何一个固定不变的结论并不是尊重历史本身,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评论。还可以就社会性质、政权转移、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社会意识进步与风俗习惯的变迁作革命前后的比较与思考,这样比干背条文要更易被学生吸纳。把马克思、列宁的有关革命最精彩的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