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论语》八则 教学资料 长春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论语》八则 教学资料 长春版

ID:29408293

大小:82.5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19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论语》八则 教学资料 长春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论语》八则 教学资料 长春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论语》八则 教学资料 长春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论语》八则 教学资料 长春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论语》八则 教学资料 长春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论语》八则 教学资料 长春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六《论语》八则文本解读一、整体感知《论语》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和编纂,尤其侧重于以“言”来体现思想,按内容分为20篇,每篇含有数则(章),每篇和每则的内容相对独立。课文所选八则,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则侧重于“为学”,后四则侧重于“修身”,两者又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研读第一部分,应对为学的方式和追求作如下思考: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意义和乐趣所在。“时习”即是在生活中不断运用和深入理解所学的过程。学有所得,与知己交流,是学习者热诚的期待,正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如果学得寂寞,无人喝彩,甚至被否定和批评,还能

2、做到不怨天尤人,在学习上自得其乐,这就是真正的君子之风。学思结合才能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智慧的光芒。有知识,但没有疑问,没有对于疑问的深思,没有深思后的顿悟,知识永远是知识,不是学识,学习也变得索然无味。相反,有思想火花者耽于空想,一切想当然,不能踏实为学,没有丰盈的积累和有益的参照,就只能处于虚无缥缈中。“学”是求乎外,在于知物;“思”是求乎内,在于明理。两者是生命开发中相辅相成的事,如果偏废就会劳而无功,甚至危及身心。真诚坦白是学习的最佳态度。承认自己在学习中的疑惑和困难与表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益和收获同样重要。强不

3、知以为知只能欲盖弥彰,显得更加愚蠢和可笑。勇敢地说“没听懂”“不明白”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点拨和教导,从而化不知为知。不懂时伪装懂,是耍小聪明;不懂时马上提问尽快弄懂,才是大智慧。因真诚坦白而不断进步的好学者,就是真正的智者。乐在其中是学习的理想境界。“知之”是初级境界,客观知晓而已,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可能知之不多,也可能知之不少,但都没有投入,是理智的学习。“好之”是中级境界,有了兴趣,自然想知之甚多,在兴趣的引导下会不断获得新知,是愉快的学习。“乐之”是高级境界,把学习视为人生的享受,心灵的寓所,在其中悠然自得,

4、物我两忘,是陶醉的学习。研读第二部分,应对做人的修养和态度作如下思考:自知者明。客观评价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自我完善。做事尽心竭力、尽职尽责是谓“忠”,交友一诺千金、光明磊落是谓“信”,从师孜孜以求、反复实践是谓“习”。人生在世,都是身兼数职,全身心地扮演好每一个角色,实非易事。每日做多次多方面的自我反省,恐难实现。但每日做一次一方面的自我反省,的确可行。可以拷问自己主要社会角色的分数如何,是否活得问心无愧。知人者智。及时了解他人,知道他人的好恶,才能和谐相处。所以,不必去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随时提醒

5、自己主动去了解别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高尚的人生态度。更何况,这样做了,不管别人如何,主动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才是拥有人生智慧的贤者,也只有这样的智者贤者,才能宠辱不惊,悠然自得。学人者强。见到贤者,心生敬意,通常如此。见到贤者,渴望比肩,鲜有闻之。与贤者看齐,需要勇气和胆识,也需要恒心和意志。能向普通人学习,则需要有谦逊的美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从同行者那里学到很多。杰出者是学习的对象,普通人也是学习的对象,学众人之长,为自己所用,这才真正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爱人者仁。有贤者就有不贤者,有善者就有

6、不善者,万事万物都是辩证统一的。看到不贤之人和不善之处,不可生厌恶之心,而应把他当做一面镜子,借以作自我反思。既然不欣赏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就要避免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和做出这样的事,以谦逊的态度和悲悯的情怀面对,这就是爱人不恶人的仁者境界。总观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学的道理可以引申为做人的道理,做人的道理可以落实为为学的道理。“人不知而不愠”何尝不是做人的至高追求?“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何尝不是为学的优秀品质?儒家认为,为学也是律己修身的过程,做人和做学问是统一的。二、问题探究1.《论语》因何定名?“论语”二字的含

7、义是什么?班固的《汉书》中记载:“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可见,“论语”的“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的“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的意思,即“语言的论纂”。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古今含义是否相同?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指的是能与学问和思想上的知音相会,“朋”特指志同道合者。现在人们引用这个成语,多用来表达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尊敬和欢迎之意,词义已经扩大。在一些特殊场

8、合,联系孔子的原意理解这句欢迎词,会感悟到主方对与客方达成共识、愉快交流的美好期待。孔子说“不亦乐乎”,意为“不也快乐吗”。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已经与原意毫无关系,指的是事情或行为达到了过甚的程度,但不含有明确的贬义,带有调侃的意味。3.孔子所说的“学”“习”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学习”有何异同?两者都是获得真知的活动过程。但孔子强调的是这一过程的两个必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