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荷塘月色》 学案 鲁人版必修1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 学案 鲁人版必修1

ID:29385002

大小:19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 学案 鲁人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 学案 鲁人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 学案 鲁人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 学案 鲁人版必修1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 学案 鲁人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荷塘月色》导学学案导学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    3.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进而学习运用比喻、通感、拟人和叠字表情达意的技巧教学重点 导学重点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导学难点 1、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 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导学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文学研究会早期成员。江苏东海人,因祖父、父亲都定居

2、扬州,又自称扬州人。原名自华,号秋实。病逝前,谆谆嘱告家人,说已签名拒绝美援,不要买政府配售的面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二、课文背景: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年中国接连发生“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本文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三、作品

3、结构分析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静”)第2段:去荷塘,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第4段:观荷塘,写荷塘美丽的景色。第5段:写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第6段:写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第7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第8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全文结构为: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第二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景)第三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由现实而思古,再返现实收束全篇(情)四、找出全文的文眼、脉络,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眼:心里颇不宁静脉络:心里颇不宁静

4、——觉得是个自由的人——我什么也没有——想起采莲的事分析思想感情:对黑暗现实不满——寻求超脱、不肯同流合污——回到现实——对美好追求的寄托反映淡淡的哀愁得到淡淡的喜悦五、明线:游踪(带上门——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江南旧俗——回家)暗线:情感(心中颇不宁静——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思乡愁——不宁静)仍是淡淡的哀愁六、感知课文 1.这篇文章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来。   明确:1927年。    2.回顾历史:1927年,发生过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3.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朱自清先生这时的心境如何呢?让我

5、们从他的优美散文《荷塘月色》中寻找答案吧!    4.本文属于写景散文,即“荷塘”和“月色”,课文哪些段落是描写这两种景物的呢?    明确:4、5、6三段。   七、鉴赏、分析课文的景物描写部分    (一)诵读、鉴赏第4段   1、这一段写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明确: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    2、作者是怎样从这五个方面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的?清找出这些句子,展开想象,阅读品味它的妙处。    明确:(第1组)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

6、似,而且写出其动态美。    (第2组)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这是拟人写法。接着连用三个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    (第3组)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

7、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想象的跳跃。“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把“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来。    (第4组)荷波:“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第5组)荷韵:“叶子底下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