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

ID:29348094

大小:47.88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8-12-18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_第1页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_第2页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_第3页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_第4页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并概括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历史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文,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了解孙中山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运用史料支持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2、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辛亥革命。通过了解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及其革命纲领,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通过了解中华民国建立前后的斗争历程,进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 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教学方法〗  网络平台教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3、 问题教学法。  课前准备  1.学生按小组收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有关故事(可根据课文内容的先后顺序,各小组抽签分别准备)。  2.教师提出思考题: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这个思考题是各个小组都要准备的,并且要尽量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史料。  3.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站、书籍名称等查找资料的途径。43  4.学生课前明确分工,选出组长、发言人,主动查找资料,收集图片、照片、音像资料、文字资料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解说词、制作课件等。组内交流,以便于上课时,能快捷调出所用资料;同时,要设计多种表达方式来归纳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编演历史剧小品。  5.在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注意

4、引导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分配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从中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教学过程〗  “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要求且易于操作。    第10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有关作者的有关作品,查找相关资料,开展展示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恰当地选择、整理和运用史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

5、3  通过了解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情况,能以陈独秀等人为榜样,学习他们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勇于创新、不惜为思想解放运动献身的精神。  4.协助学生制作多媒体展示材料,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学习氛围  师:边用多媒体展示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残破、黑暗、混乱的图片,边用富有激情的语言介绍: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但民主共和制度并没有真正实现,中国社会仍是一片黑暗:袁世凯依靠武力和政治欺骗,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来还一度恢复帝制;国内军阀割据和混战愈演愈烈;思想界还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国家形势越来越乱!同学们,如果

6、你生在这个时代,面对这种局面,你有什么感受?你又将怎样做呢?  生:思考,回答。  师:相机点拨,引出本课。  面对越来越乱的国家局势,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在接触西学、学习西学的同时,参照西方国家的经验,认为中国要有一个“文艺复兴”运动,于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革命,与封建思想文化进行斗争,解放人民的思想。(投出动态效果的课题)二、再现历史人物风采,感受新文化运动盛况43  师:接下来是我们展示交流活动成果的阶段,请同学们积极参与,并认真做好笔记。首先请“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小组展示,大家掌声有请。  第一小组主持人:(多媒体出示解说内容,并有感情地解说)  新文化运动是五四前

7、后文化运动的统称。它产生在辛亥革命后是有历史原因的……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而后以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人为这场运动的主要代表。这场运动中的重要人物还有钱玄同、王敬轩、沈尹默、李大钊、高一涵等人(屏幕投出相关人物图像)  ……  第一小组主持人:介绍由本组主办的历史小报“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投影投示)  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