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297907
大小:201.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18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人体的稳态教案 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体的稳态【本章知识框架】 【疑难精讲】1.内环境高等动物是由多细胞构成的,其新陈代谢的基本单位是细胞。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不直接接触,与组织细胞直接接触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对内环境这一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是掌握本部分知识的一个关键。对于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我们可以归纳成如下关系:在这三者中,血浆和组织液的成分最相近,淋巴的形成是靠组织液渗透入毛细淋巴管中形成的。其作用是调节血浆与组织细胞间的液体平衡,并运走一部分代谢产物;另一方面,把少量由毛细血管渗出的蛋白质再运回血液。2.稳态稳态并不意味着固定、不变动,而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可
2、变,但又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为新陈代谢中许多复杂的酶促反应要求的理化条件是比较严格的,即:温度、酸碱度(pH)和某些离子的浓度都必须保持在较为窄小的范围内,才能保证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内环境的稳定也是保持细胞兴奋性的必要条件。由于体内有稳定的内环境,体内细胞可能少受甚至不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干扰,而保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机体就能更好地适应变化很大的外界环境。如果稳态机制发生变化,如组织液中水分过多,会出现组织水肿,尿素、无机盐等废物过多,会出现尿毒症等。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稳态并不是突然形成的,新
3、生儿要经若干时日之后,稳态机制才能健全完善起来。3.机体大量失水的问题机体大量失水的问题与生活结合十分紧密,应用性很强,在学习中应予以关注。失水原因:出汗、发高烧、严重呕吐、腹泻、大出血等。失水的结果: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失水的比例大于失盐的比例,结果是口渴、尿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失盐的比例大于失水的比例,结果是尿多。细胞外液渗透压无变化:失盐失水的比例差不多,结果是尿常量。失水时,渗透压究竟怎样变化。应该以口渴和尿量为判断标准。4.与血糖有关的三种激素的联系与区别激素名称分泌器官作用器官胰岛素胰岛B细胞肝、肌肉等组织器官胰高血糖素
4、胰岛A细胞肝肾上腺素肾上腺肝(1)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使肝糖元分解;(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3)胰高血糖素可使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4)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5)血糖平衡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为主。5.要对机体体温的调节和机体的实际情况加以区别比如,在外环境温度降低的情况下,机体要减少散热,从而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收缩后,比血管舒张时(指同一环境温度下)散热少。但这时外环境温度低,通过皮肤直接散热要容易的多,这时人感觉到冷就是散
5、热速度快,散热多的表现。在高温条件下,虽然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但随外环境温度的升高,由血管直接散失的热会愈来愈少——这时机体要增加散热。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要对这种平衡加以分析。可以这样说,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减少,散热也减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学法指导】本部分建议复习1~2课时,第1课时复习有关基础知识,第2课时做练习题。人体的稳态包括内环境与稳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血糖的调节以及人的体温
6、调节,可用4课时进行复习。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及调节要结合必修本第三章第七节《内环境与稳态》:注意分析调节反射弧中的感受器、神经中枢和效应器的位置;同时要明确体液调节中什么激素在调节,它作用的器官是什么;对机体大量失水的问题应予以关注,失水原因如出汗、发高烧、呕吐、腹泻、大出血等与生活结合紧密,失水结果导致渗透压如何变化应以是否口渴和尿量多少为判断标准;钠盐主要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而钾盐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盐的排出要依赖水的排出,盐的重吸收要影响水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在水的重吸收中有相同的作用,但却发生在不同条件下。对于血糖的调节
7、,要全面总结胰岛素的作用,总结血糖升高和降低时的调节过程,要对照比较与血糖有关的三种激素的作用: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使之分解为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使之维持相对稳定;胰高血糖素还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却促进胰岛素分泌。要正确理解体温与酶的关系才能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要对机体体温的调节与机体的实际情况加以区别:比如在外界温度低时,机体要减少散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收缩后比血管舒张时(指同一温度下)散热少,但这时环境温度低,通过皮肤直接散热要容易得多,这时人感觉到冷就是散热快、多的表
8、现。对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可这样分析: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高,散热也多;当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也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