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235400
大小:13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7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文学、史学与宗教》教案 川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6课文学、史学与宗教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记忆《史记》的作者及写作时代2、了解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和道教创立的基本情况3、理解《史记》的体例、成就及影响4、培养观察想象力和探究分析、归纳、评价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从我国农俗端午节引入对屈原的简介2、介绍司马迁为了事业的成功而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精神。3、正确认识宗教与宗教文化的区别,了解古代中国文明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史学家司马迁的主要成就难点:佛教、道教在中国的传播原因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突破:再现历史原貌,结合社会现象,把本课的重点放
2、进历史和现实社会生活中进行分析,对于本课的难点,可通过展示一系列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屈原、司马迁头像图2、道教圣地青城山的组图3、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学生准备:1、收集附近的道教或者佛教文化场所及相关资料2、查找屈原的作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在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欣欣向荣的学术思想,今天我们共同去了解战国到东汉时期我国文学、史学和宗教等文化内容的发展状况。2、引导:大家都知道,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要过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而据传说,端午节是为纪念古代的一个
3、人的,这个人就是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屈原。3、简介屈原及《离骚》、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的故事。二、司马迁与《史记》1、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屈原的故事,那么在没有纸的战国时期,这些故事又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它们不同于传说,因为像武王伐纣、陈胜、吴广起义等等历史画面,被一部书生动记载了,这就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2、组织学生预习这部分内容,结合辅栏介绍,初步了解司马迁及其所著的《史记》。3、简介司马迁的生平,并出示其头像图。4、讲解:《史记》记述了从远古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
4、书共130篇,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几种形式,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新体例。史学界对《史记》的评价,认为它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史学著作,对后来史书的编写有深远影响。鲁迅先生对《史记》也给了很高的评价,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充分肯定了《史记》不但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不朽的文学著作。5、继续引导:正因为司马迁为中国史学作出如此大的贡献,后人为了纪念司马迁,在他的故乡韩城修建了太史祠,用于纪念这位伟大的史学家的不朽功绩。从阅读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司马迁是在受了宫刑以后,坚韧
5、完成了这部历史著作的,那么,我们要向司马迁学些什么呢?6、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司马迁取得成功的原因三、佛教和道教1、引入:我国古代文化真是异彩分呈,前面讲了思想、文学、史学,接下来,我们将要了解宗教。在我国的西汉、东汉时期有两大宗教,一种是由国外传入的佛教,另外一种是土生土长的道教。2、设问:为什么这两大宗教能很快地兴盛起来,佛教是怎样传入我国的,道教是怎样产生的,两教的教义一样吗?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组织学生阅读教材)3、讲解佛教和道教的教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6、。(了解到佛教教义是慈悲为怀,主张忍耐、顺从,生死轮回有报应;道教主张修身养性,修道成仙。佛教和道教在中国传播的原因,一方面是统治者提倡,因为迎合了统治者麻痹人民、加强统治的需要。另外一个方面,饱受困苦的人民在心理上得以安慰。宗教的传播麻痹了人民的反抗意识,成为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也带来了愚昧和迷信,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赞成部分。4、展示我国佛教、道教场所的组图,让学生感受宗教文化在我国的兴盛。5、小结本课板书设计:一、端午节屈原(《离骚》)二、司马迁与《史记》1.《史
7、记》①纪传体通史②本纪、世家、列传、书、表③史学价值④文学价值2.司马迁成功的原因三、佛教与道教1.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产生2.教义3.影响作业布置:达标训练:1.创造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著有《离骚》、《天问》等优秀诗篇,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 ( )A.屈原 B.王昭君 C.关羽 D.杨守敬2.《史记》是我国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第一部 ( )A纪传体通史 B纪传体断代史C编年体通史
8、 D编年体断代史3.司马迁跟陈胜一样具有首创精神。司马迁的首创精神主要体现在 ( )A首创编年体 B肯定了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C首创纪传体 D文笔优美,语言简洁,记述客观公正4.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 (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末年 D东汉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