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小康家园第2框总体小康已经实现教案人民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小康家园第2框总体小康已经实现教案人民版

ID:28686306

大小: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2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小康家园第2框总体小康已经实现教案人民版_第1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小康家园第2框总体小康已经实现教案人民版_第2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小康家园第2框总体小康已经实现教案人民版_第3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小康家园第2框总体小康已经实现教案人民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小康家园第2框总体小康已经实现教案人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总体小康已经实现【教学目标】1.了解小康的来历,知道小康生活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了解小康的标准,懂得小康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具体奋斗目标。3.明确:在20世纪末,我国已经在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教学重点】小康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具体奋斗目标。【教学难点】小康的含义、小康生活的标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人民劳苦够了,渴望稍微得到安康,这里的小康指的是一种“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饱已经有余”,原意是指生活比较安定的意思。二、讲授新课(一)小康的来历从先秦至近代,尽管小康社会在思想家的

2、笔下被描绘得极为诱人,但这种理想的社会从末有过,然而,小康思想在人民中间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它作为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的普通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盛行千年而不衰。大同小康论是古代思想家对理想社会的两种构想。语出《礼记·礼运》,假托孔子之口,将古代社会加以美化,称尧舜时代为“大同”,夏、商、周三代为“小康”,将“大同”作为最高理想,“小康”作为近期目标。《礼记·礼运》描绘“大同”理想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3、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一幅理想化了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原始社会图景,但其内容包含着反对剥削,主张财产公有和人人劳动,天下为公。尽管天真而不切实际,却朦胧反映了被压迫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后世大同理想的发展过程表现出从朦胧到鲜明,从天堂到人间,从仰望神明到依靠自身力量的趋势。在19世纪末叶前的漫长的时期内,大同理想并未为儒学继承者普遍注意,只是到近代才受到特别的重视。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继承和发展中国以往农民革命中的平等,平均思想,吸取《礼记·礼运》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思想,提出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

4、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人间天国。戊戌维新领导人康有为利用公羊“三世”说和《礼记·礼运》大同思想,糅合西方空想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进化论,写成《大同书》,提出建立一个“无邦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近代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孙中山把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行了“平等地权”、“节制资本”以后形成的资本主义社会,也涂上一层《礼运》所描绘的大同世界的色彩。他给民生主义下定义:“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孙中山选集》下卷,第765页)。事实上,民生主义不等于社会主义,大同理想与科学社会主义也有着

5、原则的不同。但大同理想所包含的反对剥削,主张财产公有,要求人人参加劳动,达到天下为公的基本精神,对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却是非常宝贵的。《礼记·礼运》把“大同”视为最高理想,但真正的注意力却不在大同而在小康。《礼记·礼运》描绘小康说:“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型)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

6、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它描述的实际是继原始社会后夏商周三代相继而起的阶级社会的“盛世”景象。这时已是家天下,为适应家天下的要求,产生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公理道德,为保卫和争夺家天下,又不得不出现城郭、沟池、阴谋、兵战。这样的社会当然不如大同世界美好,但毕竟有礼、信、义、仁、让,有正常秩序。在《礼记·礼运》作者看来,尧舜时代的大同盛况已很遥远了,典章制度无可稽者,因此只能根据传说,将其作为最高理想加以宣传,待将来条件成熟去实现;而西周时代比较切近,典章文物,礼乐制度犹存,所以应把重建西周“小康”社会作为终生奋斗的近期目标。《礼运》的论述重点即在“小康”,在私

7、有制条件下,以礼治天下。小康理想成为后世儒家继承者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是到了近代才不如大同理想受人青睐。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他曾经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对于对小康社会的认识,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不仅要从生活水平的角度来理解,还应把小康社会作为一个更加具有理论内涵的新概念,是一个体现经济和社会全

8、面协调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