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568813
大小:64.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12-11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精选多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精选多篇)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精选多篇)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精选多篇)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精选多篇)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精选多篇)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精选多篇)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精选多篇)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精选多篇)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精选多篇)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精选多篇)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精选多篇)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精选多篇)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精选多篇)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精选多
2、篇)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精选多篇)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精选多篇)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精选多篇)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精选多篇)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精选多篇)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精选多篇)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精选多篇)第一篇:2014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2014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央视2014年2月10日播出的2014感动中国颁奖结束后,好及时为大家整理的文字资料,希望大家喜欢。编者感言:今晚在电视机前看cctv(感动中国)节目,里面的人物感动了我,他们的生命热忱让我重
3、拾感动与感激之情,拨动了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放下内心的浮沉与躁动,感受这些和你我一样的平凡人而却不平凡的事迹。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个世界才变得不再冰冷。1、誓言无声: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先进事迹】(1926.3.12-)著名船舶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196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各项性能也均超过美国1954年的第一艘核潜艇。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籍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新寮村,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先后从事过民用船舶和军用舰艇的研究设计工作。1958年开始
4、参与并领导我国核潜艇的研究设计,历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一九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受国防科工委任命为核潜艇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现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30多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颁奖词】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2、崇仁厚德: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先进事迹】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刘盛兰是位普通
5、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
6、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4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7、3、心比金坚: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先进事迹】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杜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接受4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
8、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