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

浅谈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

ID:28304554

大小:61.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浅谈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_第1页
浅谈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_第2页
浅谈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谢柒军(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四川成都610072)【摘要】浅谈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与药物半衰期的关系,促进合理用药。根据药物半袞期判定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程度。了解药物半袞期在合理用药中占有重要地位。【关键词】药物半衰期合理用药药物半衰期乂称生物半效期,药物清除的快慢多用“半衰期(T1/2)”表示。半衰期是指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或效应)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它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消除快的药物T1/2短,消除慢的药物T1/2长。经5个T1/2后药物浓度下降到原来的3%左右,可认为基木消除完毕。1通过消除相半袞期确定给药方案按

2、半衰期的长短,常用药物分为四类。1.1超快消除类药物(半衰期≤l小时)在血浆中维持某一合适浓度,给药次数就得较其他类药物频繁些,但治疗指数大的药物可延长给药的间隔时间。为保证有效血药浓度的维持,无论超快或快速消除类(半衰期=1小时〜4小时),都以静脉滴注为宜,如氨苄青霉素半衰期为1.0小时〜1.5小时,因此可以持续滴注。1.2中等消除类(半衰期=4小时〜8/小时)可取半衰期的长短作为给药间隔,如磺胺异恶唑半衰期为6.0小时,因此每隔6小时一次,即一日4次给药;又如灭滴灵的半衰期为6小时〜11.5小时,因此给药每天3次。1.3消除慢的药

3、物(半衰期=8小时〜12小时)如抗癫痫药扑痫酮半衰期为8±4.8,因此一日2〜3次给药为宜;美丙律半衰期是10小时〜20小时,因此每天给药2次。1.4极慢消除类(半衰期为〉24小时)可按每天给药一次。因为在给药间隔期间内,这类药物浓度的波动幅度决不会像快速消除类药物引起的幅度大,如磺胺甲基嘧啶半衰期为15.0小时〜45.0小时,因此一日只给药一次。2影响药物半衰期的一些因素2.1不同的病人服用等剂量的某一药物,不一定达到相等的血药浓度;即使达到相等的血药浓度,也不一定有等冋的药效。在一个病人尚未出现药效,而在另一个病人可能己出

4、现毒性反应,这种因人而异的药物反应称为个体差异。个体差异受药物和机体方面因素的影响(药物剂型、给药途径、给药吋间、药物相互作用、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精神因素、病理状态、反复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2.2药物在体内代谢的半衰期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不仅不同药物在同一个体的消除半衰期不同,而且冋一种药物对于不冋个体的消除半衰期也各不相同。甚至同一药物对于同一个体,消除半衰期也会随身体状况和用药情况而发生波动,影响半衰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人体内负责代谢药物的肝药酶系统活性。2.3还与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血药浓度、药物的生物效应下降一半所消耗的

5、吋间、控释制剂的释放、一些药物的吸收过程、个体差异等有关。2.4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药物的相互作用亦可引起TI/2明显延长,此吋最好结合血药浓度的监测来判断用药方案。3根据药物半衰期确定给药方案吋,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3.1每种药物的半衰期都是一个平均数,其实际数字常因个体差异和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而有很大差别,如林可霉素半衰期的高、低限是2.5〜11.5小吋;地高辛的半衰期为12〜132小吋。所以,根据药物半衰期确定给药方案吋,还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用药反应,注意个体差异和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影响。3.2在一般情况下,为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

6、给药间隔吋间不宜超过药物半衰期;为避免药物蓄积中毒,给药间隔吋间又不宜短于其半衰期。现在国外文献推荐的简便给药法,是在已知药物半衰期的情况下,首剂加倍,以后按每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作为维持量。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简便方法。但这种给药方法只适用于大多数半衰期在4〜8小时之间的中速消除类药物,如氨茶碱和抑菌性抗菌药磺胺类、四环素类等。3.3对半衰期特别短(≤l小吋)的药物和药效半衰期明显长于血浆半衰期的药物,给药间隔吋间成长于其半衰期。如杀菌性抗生素(青霉素类、氨基苷类、头抱菌素类)、抗结核药(异烟胼、利福平)和β-受体阻断

7、药(普萘洛尔、心得安、阿替洛尔)等。3.4最难以判断用药方案的患者为忠奋多种疾病,伴奋多脏器损害,病情在动态变化中,药物相互作用又可能存在多种影响的患者。此吋,由于病情危重不允许有差错,干扰因素多,临床医师难以确定用药方案,此吋可监测消除两点血浓度。随着我国临床药学的人力发展,从经验用药过渡到监测药物半衰期的个体化用药方案药物。半衰期的灵活掌握可使用药更加的合理。这样不仅可提高治疗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还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李淑萍.《内蒙古中医药》.[2】石桂祥.《医学信息》.2010年6期.[3】钱鑫.《临床

8、合理用药》.2010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