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文》桱,桱桯也补疏.doc

《説文》桱,桱桯也补疏.doc

ID:28190954

大小:3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説文》桱,桱桯也补疏.doc_第1页
《説文》桱,桱桯也补疏.doc_第2页
《説文》桱,桱桯也补疏.doc_第3页
《説文》桱,桱桯也补疏.doc_第4页
《説文》桱,桱桯也补疏.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説文》桱,桱桯也补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説文》“桱,桱桯也”補疏(首發)蕭旭靖江市廣播電視臺1.《説文》:“桱,桱桯也,東方謂之蕩。”唐寫本《說文·木部》、《繫傳》同。諸家說云:(1)徐鍇曰:桯即横木也。桱,勁挺之皃也。今東方關東江淮謂杉木長而直為杉桱是也。(2)段玉裁曰:注“桱”,此複舉字之未刪者。蕩,《集韻》、《類篇》皆從竹作簜。桱、蕩皆牀前几之殊語也,而《方言》不載。(3)嚴可均、姚文田曰:“桯”上衍“桱”字,議刪。(4)桂馥曰:桱桯也者,《類篇》:“桱,一曰經絲具。”(5)王筠曰:吾恐此器本連“桱桯”二字為名,而其訓義則失之。皮傅者輒迻之與桯近耳。(6)朱駿聲曰:案實與

2、“桯”同字,亦謂之椸。(7)傅雲龍曰:按《方言》:“榻前几,江沔之閒曰桯。”注:“今江東呼為承。”蕩,疑當依《類編(篇)》、《集韻》引作“簜”。今驗几有以竹為者,簜乃牀前几之殊名,可補《方言》之闕。《類篇》:“桱,一曰經絲具。”則別一義徐鍇《説文解字繫傳》,段玉裁《説文解字注》,嚴可均、姚文田《説文校議》,桂馥《説文解字義證》,王筠《説文解字句讀》,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傅雲龍《説文古語考補正》,並收入丁福保《説文解字詁林》,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6026頁。。(8)馬敘倫曰:倫按:桱、桯聲同耕類轉注字。桯、簜同為舌尖前破裂音通假,然是

3、校語,或字出《字林》也馬敘倫《説文解字六書疏證》卷11,上海書店1985年版,第81頁。。《集韻》各本引《説文》皆作“簜”,惟金州軍刻本仍作“蕩”。《玉篇》:“桱,桯也。”《篆隸萬象名義》:“桱,桯也,?也。”注文皆脱“桱”字。諸家說以為桯几或經絲具,皆非。呂浩採用段注“桱、蕩皆牀前几之殊語也”呂浩《篆隸萬象名義校釋》,學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199頁。,亦失之。惟王筠謂“本連‘桱桯’二字為名”得之,然王氏尚未明其義。2.“桱桯”亦作“桱程”、“經程”、“檠程”,《居延漢簡甲編》第1572號有“桱程二”的記載。《韓詩外傳》卷10:“後者飲

4、一經程。”《急就篇》卷3:“酤酒釀醪稽檠程。”沈元指出“桱桯”、“經程”、“檠程”是一詞異體,應訓為酒器沈元《〈急就篇〉研究》,《歷史研究》1962年第3期,第77頁。。裘錫圭認為沈元的意見十分正確裘錫圭《鋞與桱桯》,《文物》1987年第9期,收入《裘錫圭學術文集》卷6,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6頁。蒙裘先生簽贈《文集》,謹致謝忱。。此乃不刊之論也。朱謀㙔曰:“經程,飲器也。”朱謀㙔《駢雅》卷4,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38册,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342頁。《正字通》引《韓詩外傳》注:“酒器之大者曰經程。”朱季海亦曰:“經程,

5、酒器。”朱季海《韓詩外傳校箋》,《學術集林》第6輯,上海遠東出版社1995年版,第91頁。皆得之。郝懿行曰:“壺,其瓦作者,謂之經程。”郝懿行《證俗文》卷3,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9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39頁。郝氏謂其器瓦製,得之;謂是壺,則非也。《急就篇》一本作“極程”,顔師古註:“極,一作檠。今按稽極當作䅩榘,音止矩。極,盡也。言所飲之酒……極盡功程,乃為善也。”方以智曰:“䅩䅓,止酒之程也……故《急就》曰:‘稽檠程。’檠乃䅓之訛耳。”方以智《通雅》卷39,收入《方以智全書》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1

6、81頁。二氏説皆非也。3.關於“桱桯”的得名之由,周祖謨指出:“桱之義訓,蓋亦酒器也。蕩,《萬象名義》作?是也。?,《説文》云:‘大竹筩也。’《玉篇》云:‘?,竹器也,可以盛酒。’酒器之所以名為桱者,以其徑直而長。其所以又名為?者,?與簜同,簜者大竹也,竹闊節者曰簜,故斷闊節大竹所為之酒器亦名之曰簜。簜,言其大。桱,言其長。惟注‘桱桯’之桱,段氏謂當為複舉字之未刪者,其言是也。考《萬象名義》及《玉篇》均作‘桯也’,不作‘桱桯也’,是其證。然此注文‘桯’字,當又為‘榼’字之誤。”周祖謨《唐本〈説文〉與〈説文〉舊音》,收入《問學集》,中華書局1

7、966年版,第729--730頁。考《篆隸萬象名義》:“?,盛酒。”《齊民要術》卷9:“粟黍法:先取稻漬之,使澤,計二升米以成粟一斗,著竹?内。”正與《玉篇》“?,竹器也,可以盛酒”説相合。3.1.裘錫圭指出周祖謨“蕩本應作?”的說法正確,並補舉漢墓出土材料中的“竹?四”、“甘酒一”以證周説,同時指出周氏據段說改字的錯誤裘錫圭《鋞與桱桯》,《文物》1987年第9期,收入《裘錫圭學術文集》卷6,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7頁。。裘先生認為周氏據段說改錯了字的意見是對的,但必謂“蕩本應作?”則拘。“蕩”、“?”、“簜”、“”古字相通,不必改

8、字。其語源是“當”,周説“簜,言其大”,亦非是。“當”者,擋也,有節不通,故名之為“當”;無節,則名之為“通竹”《北戶録》卷3引《會最》:“溱川通竹,直上,無節,空心也。”“直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