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006607
大小:7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7
《“第三共振峰”的技法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三共振峰”的技法运用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传统唱法得到很大的发展。在继承传统的戏曲、说唱、民歌发声方法的同时,大胆地借鉴美声唱法的发声原理,吸收了呼吸、发声、共鸣等方面的优点,使传统唱法更加科学化,演唱风格更具民族化。在民族唱法中运用“第三共振峰”技法,是一种新的尝试。一、什么叫“共振峰”“共振峰”通常指共振频率,取决于发声源(如音箱、演唱者、小号等)的形状、构造和尺寸。共振峰是声音的自然频谱峰值。在人声和大多数乐器的很宽的频谱分布屮都存在一些固定的频率峰值,这种频率峰值在声音频谱中就叫做共振峰。在语音声学中,共振峰决定着元
2、音的音质。共振峰的分布位置是建立在声音产生媒介的共鸣物理结构基础上的。人声的发声,如果基频低于共振峰区,人的发声就会很丰富饱满,假如基频高于共振峰区,声音就会变形,使人很难发出正确的元音,因为人的生理条件在发出过高的音时会变形,共振峰也会变化。在语音声学屮,人声也同样受生理,如鼻孔、咽腔、口腔大小的影响有自身的共振峰区。通过这些共鸣空间的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变化(改变咽喉、嘴形),我们就能改变声音的共振峰。我们之所以能够区分不同的人声、元音,主要也是依靠它们的共振峰分布的位置。人的声带是极短的振动体(约十三、四至二十毫米左右),它
3、受气息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十分微小的,通常叫做“基音”。当“基音”在人体和共鸣腔里(如胸腔、咽腔、口腔、头腔)得到充分共振后,产生了大量的“泛咅”,这就是歌唱的共鸣。基咅产生基鸣后不再是细微的,它的咅色被美化,音量被扩大,既丰满圆润又集中明亮。因此,正确的发声和美好的歌唱是建立在共鸣之上的,这是声乐训练方法的基本规律,也是每一位秀歌手的嗓音应具有的特点。二、“第三共振峰”的基本训练方法1.首要问题是要激活咽腔共鸣。气息(帕努利效应)要与声带的后闭力量对抗,通过咽腔共振放大,才能获得2800峰值的第三共振峰。通过咽腔共鸣,激活整个共
4、鸣腔体的振动。2.第三共振峰的训练方法?共鸣是气流在共鸣腔体的空气中扰动而产生的。第一步,通过哼鸣练习(“送气”形成“气柱”),将声音高位安放(形成“音柱”),同时做到头腔共鸣与胸腔共鸣混响(混声)。1234
5、5432
6、1IImm第二步,用上声带后闭力量与气息对抗,激活咽腔共鸣,从而获得第三共振峰。mee什么是激活咽腔共鸣?其实就是气息“作工”的结果;就是“气能”转化为“声能”的结果。发声不能影响咬字;咬字不能影响发声。咽腔要有一定的比例空间,就能产生共鸣。1.打开咽腔是关键打开咽腔才能获得第三共振峰,打开咽腔才能为共鸣提供必
7、要的空间,任何共鸣都需要一定比例的空间。第三共振峰恰巧是在咽腔得到共振放大。这里包含鼻咽腔、口咽腔和喉咽腔。很多声乐老师通过打哈欠、吸气、呕吐、惊讶等生活屮白然打开咽腔的状态来启发学生。也可以通过直接的办法,同时伸舌(舌骨与喉头分离)、喉头下降、软颚提起来扩大咽腔的上、下、前、后的空间。在哼鸣练习中始终要保持咽腔打幵。高音声部着重打开鼻咽腔、门咽腔,加大高泛音的比例;屮低音声部还要强调喉咽腔的打开,以获得中低泛音。民族风格主要在高音区运用第三共振峰,中声区耍少用,以保持民族语言的特性和演唱风格。2.送气与后闭力量练习声带后闭力
8、量及混声练习:I-i-
9、1IImeiee增强送气就是要保持气息对声带闭合的力度,特别是中低声区保持一定的闭合力度;后闭力量为第三共振峰提供结实的基音,在高音区乂为声门增加阻力,与气息对抗而产生28⑻-3000频率的高泛音,也就是第三共振峰。在民歌演唱中,运用民族语言的同时要保持第三共振峰发声状态,以增加声音的美感。用美声去咬字,会破坏民族语言的特性和风格。1.咬字吐字始终保持“送气”的发声状态闭口哼唱练习主要作用是:增强气息流量,加强混声,获取头腔共鸣是丰富明亮色彩的高泛音(第三共振峰)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正确理解高位置的概念。
10、过分明亮而“横”的声音,可从闭口哼唱“竖”的练习中得到改善。具体练习方法:a、闭嘴,上下牙略分开,舌尖轻抵上门齿背,舌面平放或凹起,把声“送”向鼻咽腔,气从鼻出。b、感觉声音的焦点在两个眉头屮间部位,哼鸣练唱正确时,鼻梁处冇轻微振动的感觉。c、跳咅(送气)练习:锻炼呼吸肌肉“送气能力”和灵活性、弹性。可以扩展音域和统一声音位置的作用。可以克服喉肌力量产生的各种毛病。速度较快的跳音多适用花腔女高音。高音练习方法:1、多用纯正的母音,如a、e、u。2、轻柔的起音,随着音程上行,自然地增强呼吸的力度。3、打开咽腔、4、增强后闭力量获
11、取第三共振峰。歌唱时的呼吸,是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呼吸。吸气时,虽然在吸气动作上与睡觉时、体力劳动时两种自然呼吸法吸气相同,但不同的是,第一对肋骨略微向上提高。呼气时,吸气肌肉群在呼气时用劲来控制使其均匀。横膈膜与腹肌处于对抗状态;呼气肌肉群和吸气肌肉群也同样处于对抗状态。呼气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