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教学设计与《构搭数与型之间的桥梁——初步探究数形结合》教学反思合集

《杠杆》教学设计与《构搭数与型之间的桥梁——初步探究数形结合》教学反思合集

ID:27985600

大小:67.8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杠杆》教学设计与《构搭数与型之间的桥梁——初步探究数形结合》教学反思合集_第1页
《杠杆》教学设计与《构搭数与型之间的桥梁——初步探究数形结合》教学反思合集_第2页
《杠杆》教学设计与《构搭数与型之间的桥梁——初步探究数形结合》教学反思合集_第3页
《杠杆》教学设计与《构搭数与型之间的桥梁——初步探究数形结合》教学反思合集_第4页
《杠杆》教学设计与《构搭数与型之间的桥梁——初步探究数形结合》教学反思合集_第5页
资源描述:

《《杠杆》教学设计与《构搭数与型之间的桥梁——初步探究数形结合》教学反思合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步探宄数形结《杠杆》教学设计与《构搭数与型之间的桥梁合》教学反思合集《杠杆》教学设计《杠杆》教学设计高垚骏(安徽省宣州区新田中心初中)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第一文库网技能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杠杆》教学设计。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2.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从生活中的实例,建立杠杆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2.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使学生勇于并乐于参与科学探究,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1.通过杠杆分类及应用的学习,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领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二、教学重难点学生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对于一些属于杠杆的简单机械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工具的能力。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

3、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教案《《杠杆》教学设计》。这些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杠杆知识是前面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本节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构成。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加深体验。本节的教学难

4、点是画杠杆的力臂。为了使学生能较准确地画力臂,教师有必要讲清力臂的概念,但课堂上不宜花费过多的时间训练,否则会影响本节重点的教学。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三、教学策略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许多属于杠杆的工具入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观察、分析,从而抽象出杠杆概念。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得出平衡条件。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基本理念,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

5、学生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教师)铁架台、杠杆、钩码、大剪刀、钳子、大镊子、羊角锤、起子、钉有钉子的木板、未启封的饮料;(学生)铁架台、杠杆、钩码(50g,8个)、弹簧测力计(5N量程)。五、教学过程举出实例或联系拿出自己事先准实际生活备的实物,踊跃地中的实例上讲台操作,其余进行学学生进行观察并习,再现生活情景,激发讨论。观察与思考学习兴后回答:工具在转趣。动,可以省力,有锻炼一个固定点,工具没有变形。观察投影片,对照自己使用工具的情形,确认这些特

6、点的存在。明白“支点”对构成杠杆的重分析实际要性。观察黑板上问题的能力。《构搭数与型之间的桥梁••初步探宄数形结合》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教学内容是给学生讲述在数学学习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构搭数与型之间的桥梁__初步探究数形结合》教学反思。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加直观。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程度不够高,经常需要借助一些直观的模型帮助理解。这节课虽然属于拓展课,但是目的是希望学生初步探究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运用到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我是在六年级1、2班进

7、行授课。对于两个半,我采取了不相同的课题引入方法,教学反思《《构搭数与型之间的桥梁一一初步探究数形结合》教学反思》。1班我采取了问题引入的方法,先出示一个由两部分组成的长方形,求它的总面积,此班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发现,会有两种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算到的面积都是相同的,两个等式相等,其实就是乘法分配律在图形中的表示。而在2班的讲授中,我采取的是回顾旧知的引入方法。从学期初刚开始的分数乘法的学习时,是运用分割一个长方形去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虽然两个班的课堂导入方法都不相同,但是都是为了让学生由浅入深,去理解,数形结合在数学中的运用,也

8、让他们知道,数形结合的必要性,由此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在上完之后,对于这节课,我有以下的反思。第一,在讲授例1时,过于快地展示三个正方形,没有依次呈现,没能够让学生充分发现,三个图形之间的规律,分别是“1”、“1+3”、“1+3+5”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