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57170
大小:77.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2-07
《考试招生,制度之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考试招生,制度之变6月8日,在杭州第十四中学考点参加高考的学生们于考后步出考场改革时机的选择三联生活周刊:《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公布前还曾经被提交中央政治局审议,如此高规格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我们该如何认识此次《意见》的性质?谈松华:据我所知,1977年小平同志亲自决定恢复高考,这是一次由中央层面做出的有关考试招生政策的决定,但当时并没有由中央出台关于考试招生制度完整的文件。最近30多年来,有关考试招生制度的相关文件都是由教育部门出台,这次《意见》还是第一次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
2、、国务院颁发的完整的制度性文件。我首先要说的是,这次《意见》中“考试招生制度”涵盖的内容要比高考招生制度更广。它实际上是从终身教育理念和体系的角度来设计的,可以说它是对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是博士这样一个学历体系中间递进和转换途径的设计,因为考试招生本就是学历递进中一个重要的通道。《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最系统、最完整的一个制度设计。例如它设计了对学分互认、转换的确认,这就突破了过去学历教育单一的从学校到学校的由低到高的递进过程。即便你没有连续进学校读书,在工作岗位上的学习成果
3、如果能得到一定机构的认定,学分也可以转换。这就开辟了多种成才的途径。当然,社会更关注的是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因为其他的升学测试都不是全国性的统一考试测评,社会关注是局部的,所以高考招生制度是整个制度设计中社会关注度最高,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三联生活周刊:《意见》中提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我国考试招生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谈松华:上世纪50年代,我国确立统一高考制度。其间有中断,直到1977年恢复。我国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时间可以
4、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有人提出我国高考招生制度的变化可以分为几个历史阶段: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85年、从1985到1999年、从1999到2009年、从2009年至今。这几个时间点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当年教育部门出台的系列文件,比如1985年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考试科目调整的文件;1999年起大学开始扩招,之后各省陆续开始单独组织高考命题;本世纪初统一招生方式在破冰,高校开始扩大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试点。但是这种阶段划分的标志主要是一些关于考试招生的单项调整。所以,我认为此次出台的《意见》才是19
5、77年恢复高考后的一个里程碑。这个文件具有整体性,它将会推动考试招生制度向更加完善、更加成熟的制度变化。过去的考试招生制度是在统一高考以后,择优录取的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考试分数几乎成了招生录取的唯一依据。照理来说,对于一个学生,考试成绩只是体现他综合素质的一部分,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完全可以用分数来衡量的。但是中国人讲平均主义,凭什么我比你高一分,不录取我,而要录取你呢?大家就会觉得这里面有问题。分数成了硬指标,这就把本来比较合理的制度变成了分分竞争。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升学竞争就越来越激烈
6、。那时候是精英教育,大学毛入学率只有1%〜2%左右,到上世纪90年代初也不过3%。到90年代后期,大学扩招本来预计可以缓解高考竞争,但实际上只缓解了高考招生的一般性竞争。如果从高中应届生的升学率来看,全国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的三分之二左右都可以上大学,但是高考的结构性竞争加剧了,即升入高水平大学的竞争加剧了。伴随经济迅速发展,中等收入家庭数量大量增加,他们对于独生子女进入好大学的需求非常强烈。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中“考状元”的意识非常浓厚,这也使得本来该是少数人的竞争变成了所有参加高考的人都必须卷入的竞
7、争,实际上这使很多学生花了很多冤枉力气。所以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丝毫没有减轻,分分必争的“唯分数论”仍然是考试招生制度最为人诟病的弊端。三联生活周刊:那么《意见》为什么会选在现在这个时间出台呢?谈松华:改革的必要性是老早就提出来的,问题是现在是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有没有风险。因为高考不能“翻烧饼”,不能今年出个办法,明年就废了。这样的制度设计必须要考虑到会影响一代人或者几代人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主要做的是考试科目的调整。一开始要考6门,大家觉得学生负担太重,就从减少考试科目上调整。开始搞“3
8、+2”、“3+2”,但是又反映考少了偏科,这样也不行。于是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3+X”,后来又觉得“X”也不清楚,而且还是单科考试,于是又开始把“X”变成文综、理综考试。还有一个就是实行加分政策。加分政策的初衷一是照顾弱势群体,二是给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例如有发明革新成果、有创作突出才能、有艺术或体育特长等)得到承认其特长的机会。本来初衷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唯分数论”的缺陷,但是后来特长生又形成了从培训到测试的利益链条。而且实施后还发现农村学生很难有艺术和体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