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27760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浅析理解新课程,用好新教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理解新课程,用好新教材论文关键词:新教材;观念;兴趣;过程与方法论文摘要:阐述用好新教材的方法途径: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把握新教材精髓,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新中国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初中数学新教材,版式新颖、图文并茂,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方面与原有教材都有巨大的、本质的变化。正如所有改革的初始,新与旧之间总会产生摩擦与碰撞一样
2、,新教材在带来新理念、新思维的同时,也给中学课堂也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广大教师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领会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统一,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那么,怎么才能用好新教材呢?这里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一、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授数学知识,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
3、下良好的基础。新教材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作为课程改革的具体执行者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只有一线教师领会了新课程的精神实质,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新一轮课程改革才能成功。而理解、用好新教材的前提,是要转变教育观念,用新的理念武装头脑并切实改变自己的教学。只有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新课程、新教材基本理念相吻合,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进而熟练使用与新教材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法,才能
4、够真正做到用好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作用。二、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新颖实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呈现方式上既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绎得生动、有趣,做到了深入浅出。应该说,新教材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又有可探宄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这些特点,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宄兴趣。在数学新教材中,有丰富的图形世界,比如几何知识的呈现,经常是从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体出发,让学生一看到教材就产
5、生学习欲望。毫无疑问,这样的教材能够消除学生数学的畏难心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对这些新教材自身的优势,作为课程的执行者,在备课和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此加以强化,使学生兴趣更浓。为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以数学的实价值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要挖掘绚丽多姿而又深邃含蓄的数学美,给学生以美好的精神享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并不断增强。总之,我们应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让大家感受到数学中充满了美,数学也是一门生动活泼的科目,从而想学数学、爱学数学,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三、重视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贯穿其中,这就给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提供了便利。在教学中,我们应紧紧围绕这一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传统的教学中,基本概念、
7、基本知识常常是经结果的形式直接呈现,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新教材则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现出来,或者不呈现结果,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自己总结出结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概念实际背景,自己获得知识,领略知识的形成过程其次,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定理、公式的发现与证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数学证明的思想脉络,体会数学证明的思维和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第三,利用新教材中多次出现的一题多解的例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解决问题。在一题多解训练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寻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和思考
8、方式的共性,最终上升到多解归一、多题归一的高度,使学生初步掌握数学方法和思想。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并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第四、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俗话说,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出问题。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因此,我们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既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