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无线充电技术解析,未来的爆发点.doc

手机无线充电技术解析,未来的爆发点.doc

ID:27908527

大小:34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6

手机无线充电技术解析,未来的爆发点.doc_第1页
手机无线充电技术解析,未来的爆发点.doc_第2页
手机无线充电技术解析,未来的爆发点.doc_第3页
手机无线充电技术解析,未来的爆发点.doc_第4页
手机无线充电技术解析,未来的爆发点.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手机无线充电技术解析,未来的爆发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手机无线充电技术解析,未来的爆发点  手机无线充电技术解析  不久前三星GalaxyS8发布,其亮点功能之一便是无线充电。三星GalaxyS8搭配了折叠式无线充电器,利用无线充电,三星GalaxyS8的电量能被很快充满。但一个尴尬的事实是,无线充电仍然只是少数厂商的坚持。不过在三星坚持的同时,苹果也暴露了布局无线充电的野心,两大巨头的不谋而合,很可能在这个尚未被重视的领域再次开战。    这才是下一个爆发点手机无线充电技术解析,未来的爆发点  手机无线充电技术解析  不久前三星GalaxyS8发布,其亮点功能之一便是无线充电。三星GalaxyS8搭配了折叠式无线充电器

2、,利用无线充电,三星GalaxyS8的电量能被很快充满。但一个尴尬的事实是,无线充电仍然只是少数厂商的坚持。不过在三星坚持的同时,苹果也暴露了布局无线充电的野心,两大巨头的不谋而合,很可能在这个尚未被重视的领域再次开战。    这才是下一个爆发点无线充电技术解析  就目前手机行业现状来说,无线充电尚未大面积流行,没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无线充电没有搭载的必要,而是现阶段该技术还存在诸多短板。三星的无线充电方案已经达到了手机无线充电领域最为前端的水准,但仍需要在技术方面得到质的飞跃。  有消息称,三星GalaxyS8无线充电支持Qi和PMA两种协议,这两种协议仍有两大短板尚

3、未解决——传输距离短,摆放位置要求严格,这也是阻碍无线充电流行起来的技术门槛。为何技术难点迟迟难以攻克,我们先要从无线充电的原理讲起。    手机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的原理就是利用电磁波感应,其过程类似于变压器通电,在发送和接收端各有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连接有线电源产生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感应发送端的电磁信号从而产生电流给电池充电。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即周围磁场的变化将使电线中产生电流。到了19世纪90年代,爱迪生光谱辐射能研究项目的一名助手,也是后来的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证实了无线传输电波的可

4、能性。  现阶段无线充电存在四种不同的商用技术:电磁感应技术、无线电波技术、电磁共振技术、电场耦合技术,主要用在手机无线充电的技术是电磁感应技术和电磁共振技术。当然无线供电在以后的家电,以及发展势头正猛的电动汽车上也有比较广阔的前景。一旦无线充电突破技术壁垒,在保证转化率、安全性、易用性的同时,高效快速的充电就会像科幻小说《三体》里描述的那样,给人类带来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在这里,我们单说一下关乎手机充电的电磁感应、电磁共振。  电磁感应式充电  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目前最为常见的手机无线充

5、电解决方案就采用了电磁感应,手机无线充电使用的充电座和终端分别内置了线圈,二者靠近便开始从充电座向终端供电。为提高供电效率,需要使线圈之间的位置对齐,不产生偏移。    电磁感应原理(图源:电子发烧友网)  现阶段电磁感应无线充电相对于磁场共振充电能够拥有更高的转化率,充电转化率可达80%左右,目前该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到了手机无线充电领域。但这种方式的无线充电技术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弊端——传输距离短、位置要求严格。现阶段上市的无线充电手机,都需要手机与充电板接触才能进行无线充电,而且对放置位置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    无线充电线圈位置(图源:rtako旗舰店官网)  采

6、用这种方式的无线充电传输距离难以改进,所以厂商针对其放置位置要求严苛的情况进行了改良。2011年8月从事智能手机外设业务的日本Oar公司推出了名为“无线充电板”的充电座。内置有磁铁,可以将终端吸引到指定位置;松下于2011年6月推出的“无接点充电板”内部的线圈带有驱动装置,可在平面中移动。通过自动检测终端放置位置,并移动至该位置,使线圈的位置相一致,从而实现终端放在充电板上的任何位置均可充电;日立麦克赛尔于2011年4月上市的无线充电器“AIRVOLTAGE”内置14个线圈,从而增加位置对准的概率。但显然这样的改良需要更高的成本去支持。    AIRVOLTAGE(图

7、源:搜狐网)  磁场共振充电  该系统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或者说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共振,它们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例如将两个铜线圈作为共振器,发射端以10MHz频率振动,周围会发散出电磁场,而接受端需要同样以10MHz频率振动,才能接收到这个传递过来的能量。    磁场共振原理(图源:电子发烧友网)  2007年6月7日,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的网站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研究小组把共振运用到电磁波的传输上,从而成功“抓住”了电磁波。他们利用铜制线圈作为电磁共振器,一团线圈附在传送电力方,另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