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84247
大小:61.5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6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研宄黑龙江省穆棱市妇幼保健院丙药局157500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信息管理系统中随机抽取的500份抗生素处方的信息,研究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和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牛.情况。结果:通过对我院信息管理系统中随机抽取的500份抗生素处方的信息统计分析为:合理用药的处方数为435,占了87%,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数为65例,占了13%。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医院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都存有不合理的情况,滥用抗生素会降低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因此,要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必须要合理用药、严格相关的用药制度,严
2、格监督管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关键词:抗生素;合理用药;不良反应在临床的药物使用中,使用最广泛的药物就是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种治疗、恢复患者健康的药物,在大量使用的抗生素的时候会发生许多的不良反应,不仅包括抗生素木身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还括抗生素所引起的特异性、继发性、毒性和过敏性等反应,且比普通药物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加严重,增加了医疗成木。目前,广大的学者越来越关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便于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率。对我院在临床应用上使用抗生素的相关情况,使用抗生素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信息管理系统中随
3、机抽取的500份抗生素处方的信息,研究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和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外科中有117份处方中使用抗生素治疗,占了23.40%;急诊科的患者采取抗生素治疗有96份,占了19.2%;内科、儿科患者釆取抗生素治疗85份,占了17%;骨科的患者采取抗生素治疗有83份,占了16.60%;妇科的患者采取抗生素治疗有67份,占了13.4%;五官诊科的患者采取抗生素治疗有52份,占了10.40%。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头孢菌素类的抗生素使用的比较多,苏次是青霉素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硝基咪唑类抗生素、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4、抗真菌类抗生素及其他的抗生素。使用单一的一种抗生素的比较多,408份,占了81.60%,使用一种抗生素和一种药物的为,抗生素与一种药物(二联)联合使88份,占17.60%,一种抗生素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为4份。1.2方法参考我院《抗生素使用指导原则》,统计我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处方信息,对每张处方中使用的抗生素量、种类、用法、合理用药规定以及联合使用情况等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做出总结。2结果通过对我院信总管理系统中随机抽取的500份抗生素处方的信息统计分析为:合理用药的处方数为435,占了87%,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数为65例,占了13%。3.讨论通过统计分析及相
5、关的研究报道,使用抗生素出现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反应、心脏毒性、肾损害、肝损害、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损害、胃肠道反应等。过敏性反应虽然和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剂量的使用没冇关系,属于免疫病理反应,临床上若出现过敏性反应,一般情况可以自行消失,但是严重会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造成生命危险。因此,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要注意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以及四环素类抗生素比较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冇少部分的患者会因为滥用抗生素出现心脏毒性,QT间期延长以及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主要有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真菌类以及氟喹诺酮类等药物。肾损害,使用抗生素后,通过代谢物、原型经过肾脏进行
6、排泄,所以,抗生素的使用对肾脏损害最大。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磺胺素以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药物使用会对肾损害较为严重。肝损害大多数都是由于长期服用大量药物,一般会对肝细胞造成损害的药物冇:无味红霉素、氯霉素以及四环素等。服用的药物剂量过多,或疗程比较长会出现神经系统损害,一般是由于氨基糖什类抗生素使用过多导致的。通常是由于患者服用人量红霉素、制霉菌素、氯霉素以及四环素等药物对胃肠产生刺激,出现胃肠道反应。通常是因为药物抑制患者体内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造血系统受到损害。通过研究发现,人部分的医院在使用抗生素的吋候都存冇不合理的情况,滥用抗生素会降低抗生素
7、的使用效果。因此,要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必须要合理用药、严格相关的用药制度,严格监督管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参考文献:[1】吴云祥.浅谈抗生素在临床成用中的不良反位[」].ChineseManipulation&RehabilitionMedicine,2011,02(12):58-58.[2]LiD.Clinicalapplicationofquinoloneantibioticsandanalysisofadversereactions[J].ChineseJournalofNosocomiology,2012,22(1):163-164.[
8、3]DuY,LiL.Investigationoft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