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节脑出血的个案护理

ID:27497522

大小:253.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2-04

基底节脑出血的个案护理_第1页
基底节脑出血的个案护理_第2页
基底节脑出血的个案护理_第3页
基底节脑出血的个案护理_第4页
基底节脑出血的个案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底节脑出血的个案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整理基底节脑出血的个案护理Introduction1)基底节脑出血的概念:基底节区是脑出血常见的一个部位,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是脑卒中的常见形式,在我国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30%,其中又以基底节区出血是最常见的,约占70%。与缺血性脑卒中相比,其发病率较低,但预后差,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居所有卒中类型的首位。2)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特点高血压引起的基底节脑出血男性发病率稍高,多见于50~60岁的老年人,但在年轻的高血压病人也可发病。基底节脑出血与高血压病的密切关系在于:高血压病人约有1/3的机会发生脑出血,而脑出血的病人有高血压的约占95%,脑出血发生在大脑基底节区的占7

2、0%,包括外囊和丘脑。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硬化和形成微型动脉瘤。血压升高时,小动脉的长期加压作用,使动脉内膜增厚,玻璃样变性,纤维化增生,以致形成小动脉硬化。这种小的脑实质内穿透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作用下,常有微型动脉瘤形成。主要分布于基底神经节和桥脑。微型动脉瘤壁较薄弱,当血压骤然上升时,动脉瘤易破裂产生脑出血。多在清醒、活动时发病,可有情绪激动、用力、气候剧变等诱因。少数病例病前有头痛、动作不便,讲话不清等症状。通常突然起病,在几分钟至数小时达顶峰,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抽搐、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出现典型的口眼歪斜、偏瘫,半身感觉减退,偏盲等症状。此与出血部位、出血

3、量有关。3)选择病历的原因:因为本人在神经外科实习,这里主要以脑出血、颅内肿瘤为主,其中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在本科室也比较常见,此疾病严重威胁病人的健康,对治疗和护理的要求也很高,是脑外科很有代表性的疾病,我希望通过对基底节脑出血病历的个案护理作业加强对这个疾病的全面认识。4)学习目的:1.掌握基底节脑出血的概念和临床特点2.熟悉基底节区的解剖和生理3.了解基底节脑出血的病理生理4.掌握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6.掌握基底节脑出血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专业知识分享WORD格式整理6.能针对病历进行整体护理,主要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计划7.熟悉基底节脑出血治疗过程中常

4、用的药物AnatomyandPhysiology基底节区的解剖与生理功能:基底节又叫基底核,是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一些灰质团块,是组成锥体外系的主要结构。它主要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壳核和苍白球)以及屏状核。主要结构有:①豆状核是由壳核和苍白球组合而成的,因其外形近似板栗板,故称豆状核。苍白球在豆状核的内侧部,借外髓板与豆状核外侧的壳核分开,而其自身又被内髓板分为外侧与内侧部。其宽阔的底凸向外侧,尖指向内侧。豆状核的外侧借薄薄的一层外囊纤维与屏状核相隔。②内囊:专业知识分享WORD格式整理豆状的内侧邻接内囊,其尖部构成内囊膝部的外界。内囊后肢分隔着豆状核与丘脑,内囊前肢介于壳核与尾状核头

5、部之间。故豆状核的前缘、上缘和后缘都与放射冠(进出大脑皮质的重要传导束所在处)相邻。内囊由传入大脑和由大脑向外传出的神经纤维组成,是人体运动、感觉神经传导束最为集中的部位。①尾状核  外形侧面观略呈豆点状,头部膨大,突人侧脑室前角内,构成侧脑室前角的下外侧壁。全长与侧脑室的前角、中央部和后角伴行,分为头、体和尾3部分。在前穿质的上方,尾状核与壳核融合。尾状头借内囊膝部与后方的丘脑前端相隔;自头端向后逐渐变细称为体;沿丘脑背侧缘并与丘脑背侧之间以终纹为界,至丘脑后端转向腹侧形成尾部。尾部深入颞叶构成侧脑室下角的上壁,并向前终于尾状核头的下外侧、杏仁核的后方。进人中脑的大脑脚的内囊纤维,把尾状

6、核与丘脑分割开;内囊的豆状核下部和外囊把尾状核与豆状核分开。②其他与锥体外系功能有关丘脑底核、黑质和红核,也可视为基底节的组成部分,它们为更靠下部的神经核团。  a)丘脑底核:即Luys核,为一梭状结构,位于间脑的基部和中脑脚的移行处,中脑大脑脚的背面,正好是内囊转人大脑脚的转折处。目前认为它可能为黑质的延续。在人类中此核较大。  b)红核:左右各一,位于中脑中线的两侧,黑质之背内侧。横断面呈微红色的圆形核团,接受小脑的神经纤维,并发出红核脊髓束。红核及其联系神经受损时,可引起小脑性动作性震颤或小脑性共济失调。  c)黑质:位于中脑大脑脚的背侧面,是中脑最大的细胞核团。断面上为一半月形的黑

7、色团块,它贯穿于中脑的全长并向上延伸到间脑的尾侧部。黑质细胞的变性、减少是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  上述诸神经核团,实质上是神经细胞体集中的区域。核团与大脑皮质、核团与核团以及核团与脊髓之间有着广泛的神经联系,并组成神经束。在高等动物和人类,这些神经结构与大脑皮层和小脑共同起到控制和调节运动的功能。基底核被称为一组皮层下的运动中枢。Caseprofile(个案描述)1)入院原因:卫振钊,男,65岁,已婚,汉族,籍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基底节脑出血的个案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整理基底节脑出血的个案护理Introduction1)基底节脑出血的概念:基底节区是脑出血常见的一个部位,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是脑卒中的常见形式,在我国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30%,其中又以基底节区出血是最常见的,约占70%。与缺血性脑卒中相比,其发病率较低,但预后差,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居所有卒中类型的首位。2)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特点高血压引起的基底节脑出血男性发病率稍高,多见于50~60岁的老年人,但在年轻的高血压病人也可发病。基底节脑出血与高血压病的密切关系在于:高血压病人约有1/3的机会发生脑出血,而脑出血的病人有高血压的约占95%,脑出血发生在大脑基底节区的占7

2、0%,包括外囊和丘脑。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硬化和形成微型动脉瘤。血压升高时,小动脉的长期加压作用,使动脉内膜增厚,玻璃样变性,纤维化增生,以致形成小动脉硬化。这种小的脑实质内穿透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作用下,常有微型动脉瘤形成。主要分布于基底神经节和桥脑。微型动脉瘤壁较薄弱,当血压骤然上升时,动脉瘤易破裂产生脑出血。多在清醒、活动时发病,可有情绪激动、用力、气候剧变等诱因。少数病例病前有头痛、动作不便,讲话不清等症状。通常突然起病,在几分钟至数小时达顶峰,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抽搐、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出现典型的口眼歪斜、偏瘫,半身感觉减退,偏盲等症状。此与出血部位、出血

3、量有关。3)选择病历的原因:因为本人在神经外科实习,这里主要以脑出血、颅内肿瘤为主,其中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在本科室也比较常见,此疾病严重威胁病人的健康,对治疗和护理的要求也很高,是脑外科很有代表性的疾病,我希望通过对基底节脑出血病历的个案护理作业加强对这个疾病的全面认识。4)学习目的:1.掌握基底节脑出血的概念和临床特点2.熟悉基底节区的解剖和生理3.了解基底节脑出血的病理生理4.掌握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6.掌握基底节脑出血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专业知识分享WORD格式整理6.能针对病历进行整体护理,主要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计划7.熟悉基底节脑出血治疗过程中常

4、用的药物AnatomyandPhysiology基底节区的解剖与生理功能:基底节又叫基底核,是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一些灰质团块,是组成锥体外系的主要结构。它主要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壳核和苍白球)以及屏状核。主要结构有:①豆状核是由壳核和苍白球组合而成的,因其外形近似板栗板,故称豆状核。苍白球在豆状核的内侧部,借外髓板与豆状核外侧的壳核分开,而其自身又被内髓板分为外侧与内侧部。其宽阔的底凸向外侧,尖指向内侧。豆状核的外侧借薄薄的一层外囊纤维与屏状核相隔。②内囊:专业知识分享WORD格式整理豆状的内侧邻接内囊,其尖部构成内囊膝部的外界。内囊后肢分隔着豆状核与丘脑,内囊前肢介于壳核与尾状核头

5、部之间。故豆状核的前缘、上缘和后缘都与放射冠(进出大脑皮质的重要传导束所在处)相邻。内囊由传入大脑和由大脑向外传出的神经纤维组成,是人体运动、感觉神经传导束最为集中的部位。①尾状核  外形侧面观略呈豆点状,头部膨大,突人侧脑室前角内,构成侧脑室前角的下外侧壁。全长与侧脑室的前角、中央部和后角伴行,分为头、体和尾3部分。在前穿质的上方,尾状核与壳核融合。尾状头借内囊膝部与后方的丘脑前端相隔;自头端向后逐渐变细称为体;沿丘脑背侧缘并与丘脑背侧之间以终纹为界,至丘脑后端转向腹侧形成尾部。尾部深入颞叶构成侧脑室下角的上壁,并向前终于尾状核头的下外侧、杏仁核的后方。进人中脑的大脑脚的内囊纤维,把尾状

6、核与丘脑分割开;内囊的豆状核下部和外囊把尾状核与豆状核分开。②其他与锥体外系功能有关丘脑底核、黑质和红核,也可视为基底节的组成部分,它们为更靠下部的神经核团。  a)丘脑底核:即Luys核,为一梭状结构,位于间脑的基部和中脑脚的移行处,中脑大脑脚的背面,正好是内囊转人大脑脚的转折处。目前认为它可能为黑质的延续。在人类中此核较大。  b)红核:左右各一,位于中脑中线的两侧,黑质之背内侧。横断面呈微红色的圆形核团,接受小脑的神经纤维,并发出红核脊髓束。红核及其联系神经受损时,可引起小脑性动作性震颤或小脑性共济失调。  c)黑质:位于中脑大脑脚的背侧面,是中脑最大的细胞核团。断面上为一半月形的黑

7、色团块,它贯穿于中脑的全长并向上延伸到间脑的尾侧部。黑质细胞的变性、减少是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  上述诸神经核团,实质上是神经细胞体集中的区域。核团与大脑皮质、核团与核团以及核团与脊髓之间有着广泛的神经联系,并组成神经束。在高等动物和人类,这些神经结构与大脑皮层和小脑共同起到控制和调节运动的功能。基底核被称为一组皮层下的运动中枢。Caseprofile(个案描述)1)入院原因:卫振钊,男,65岁,已婚,汉族,籍贯: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