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275678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2
《中国现当代作家语言文学观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现当代作家语言文学观浅析中国现当代作家语言文学观浅析 文学的每一次突破和转型均会在语言上有所体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某种程度上甚至就是一部现代白话语言的流变史。现当代文学最初即伴随着现代语言观念的建立、发展而逐步成熟,从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看,现当代文学的语言观念,始终涌动着语言本体论的暗流。 重视语言的重要性与西方现代语言.L.学理论紧密联系。认为思想在先,语言在后的传统观点是非常片面的,实际上,语言与思想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是难以分出先后的,在思想层面上,语言与思想具有一致性。 一、文学表现为一种生命渴望,自我的内倾化、私人化转
2、变必然导致语言的相应沿革,同时新的语言形式也对文学内容和主体的形成起着促进与催化的作用。现代不乏有作家致力于从语言形式角度对文章内容进行阐释。 沈从文撰写于这一时期的作家论《论郭沫若》、《论冯文炳》、《论落花生》、《郁达夫张资平及其影响》、《论施蛰存与罗黑芷》、《论穆时英》、《孙大雨》等都在平淡朴实的语言中蕴含敏锐的洞察力和艺术感知力。同时,注重在语言中表达自我审美体悟,执着于以文学为本位的批评立场,尊崇张扬文学的本体性,坚持从文学本体而非阶级立场出发审视作家。 沈从文常常在对批评对象的审美把握中勾勒对象的整体风格。在《论冯文炳
3、》中他说:五四以来,以清淡朴讷文字,原始的单纯,素描的美支配了一时代一些人的文学趣味,直到现在还有不可动摇的势力,且俨然成为一特殊风格的提倡者与拥护者,是周作人先生整体写意式的风格评判传达出了批评者对文学独立艺术价值的珍视。此外沈从文常常在作品风格与作家人格的关系间寻找风格评判的理论依据,坚信一切作品都需要个性,都必浸透作者人格和感情。汪曾祺的语言观包括语言就是思想、语言就是文化、语言就是一个生命体三部分。语言不能像桔子皮一样,可以剥下来扔掉。世界上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也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形象地表明了语言和思想的一体性和不可剥离性
4、。文学语言不仅仅是单纯的载体,而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后面是有文化的。在《关于小说语言》(札记)中,他再次强调语言不只是技巧,不只是形式。小说的语言不是纯粹外部的东西。语言和内容是同时存在的,不可剥离的。语言并不是独立地存在于一部文学作品中,而是融入整篇文章的内容,浸透作家的思想。一部文学作品的好坏与否首先取决于读者是否被最表面的文字语言所感染,最终体会到作家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此外,解放区作家孙犁也表达了对文学语言的思考。明确提出了重视语言,就是重视内容的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同等重要的语言本体论语言观。他看来,语言
5、表面看来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和手段,但本质上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实体。在《论风格》中,他认为语言风格任何时候都不是单纯形式的问题,它永远和作家的思想、作家的生活实践形成一体。他在《再论通俗文学》中说:我这里要谈的是,无论是通俗文学或是正统文学,语言都是第一要素。什么叫第一要素?这是说,文学由语言组织而成,语言不只是文学的第一义的形式;语言还是衡量、探索作家气质、品质的最敏感的部位,是表明作品的现实主义及其伦理道德内容的血脉之音! 二、作家的语言文学观并非一蹴而就。以当代作家余华为例,90年代之前,余华过分迷恋形式叙述和语言技巧,进入9
6、0年代以来出现了转型的迹象。80年代余华多用比喻句,而到了90年代,开始意识到了还是现实的东西更有力量。在《呼喊与细雨》(后改名《在细雨中呐喊》)中,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孙光林不幸的童年经历,表达了回归真实生活的愿望。那些纯粹的叙述视点被儿童的心理生活所包裹,过去被余华压制在幻觉、语感和叙述视点之下的故事浮出地表。语言不再是对日常生活镜子式的再现。小说语言极端地趋向个体化和随意性,语言的清晰度和理解性受到了挫伤。在作品中,人物对话中的词语和句号的重复也构成了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应。 综上可见,沈从文执着于以文学
7、为本位的批评立场,对作家的评价判,尊崇张扬文学的本体性。不依赖文学和审美以外的其他标准,坚持从文学本体出发。汪曾祺认为语言并不是独立地存在于一部文学作品中,而是融入整篇文章的内容,浸透作家的思想,语言即文化。孙犁提出了重视语言,就是重视内容的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同等重要的语言本体论语言观。余华则透过语言,描述简单表层的背后精神的转变,意识到了现实的东西更有力量。 三、当然,在此之前也有一些作家群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成仿吾在《新文学之使命》中,追求文学的全与美,除去一切功利的打算。他的《真的艺术家》强调真的艺术家只是低头于美,追求的永远
8、只是美。郭绍虞认为无论什么劳作,只消把他艺术化了,便是自由的真实生活这样生命便可以用一种流动的力量永远延续下去。朱光潜把美看作是情趣意象化或意象情趣化,倡导一种纯粹美的态度,他此期的美学思想也强调距离之下的直觉,认为产生美感是在聚精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