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与养生生动

五脏六腑与养生生动

ID:27175431

大小:499.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12-01

五脏六腑与养生生动_第1页
五脏六腑与养生生动_第2页
五脏六腑与养生生动_第3页
五脏六腑与养生生动_第4页
五脏六腑与养生生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脏六腑与养生生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五脏六腑与养生——徐灵胎《医学源流论·脏腑》探讨杨永赞北京易奇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培训部神气精来源六经乾、坤——总领阴阳坎(水)——太阳寒水离(火)——少阴君火震(雷)——少阳相火兑(泽)——阳明燥金巽(风)——厥阴风木艮(山)——太阴湿土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图胱膀肠大肠小01.方位:東 08.五穀:麥 15.五竅:目02.季節:春 09.五音:角 16.肢體:筋03.氣候:風 10.五色:青 17.五聲:呼04.星宿:歲 11.五味:酸 18.五志:怒05.  :八 12.五嗅:臊 19.變動:握06.五畜

2、:雞 13.五臟:肝 20.病位:頸項07.動物:龍 14.五腑:膽 21.朝代:夏生成數01.方位:北 08.五穀:豆 15.五竅:耳02.季節:冬 09.五音:羽 16.肢體:骨03.氣候:寒 10.五色:黑 17.五聲:呻04.星宿:辰 11.五味:鹹 18.五志:恐05.  :六 12.五嗅:腐 19.變動:栗06.五畜:豬 13.五臟:腎 20.病位:腰股07.動物:龜 14.五腑:膀胱21.朝代:秦生成數01.方位:西 08.五穀:稻 15.五竅:鼻02.季節:秋 09.五音:商 16.肢體:

3、皮毛03.氣候:燥 10.五色:白 17.五聲:哭04.星宿:太白11.五味:辛 18.五志:悲05.  :九 12.五嗅:腥 19.變動:咳06.五畜:馬 13.五臟:肺 20.病位:肩背07.動物:虎 14.五腑:大腸21.朝代:商生成數01.方位:中 08.五穀:稷 15.五竅:口02.季節:長夏09.五音:宮 16.肢體:肌肉03.氣候:濕 10.五色:黃 17.五聲:歌04.星宿:鎮 11.五味:甘 18.五志:思05.  :五 12.五嗅:香 19.變動:噦06.五畜:牛 13.五臟:脾 20

4、.病位:脊07.動物:人 14.五腑:胃 21.朝代:虞生成數01.方位:南 08.五穀:黍 15.五竅:舌02.季節:夏 09.五音:徵 16.肢體:脈03.氣候:暑 10.五色:赤 17.五聲:笑04.星宿:熒惑11.五味:苦 18.五志:喜05.  :七 12.五嗅:焦 19.變動:憂06.五畜:羊 13.五臟:心 20.病位:胸脅07.動物:鳳 14.五腑:小腸21.朝代:周生成數五行演繹綜合圖《难经·七十五难》:“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东方,木也,

5、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者,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者,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

6、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帝曰:善。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

7、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帝曰:何也?岐伯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躯壳经络脏腑论部位凡致病必有因,因受病之处则各有部位。今之医者曰:病必分经络而后治之。似矣,然亦知病固非经络之所能尽者乎?夫人有皮肉筋骨以成形,所谓躯壳也。而虚其中,则有脏腑以实之。其连续贯通者,则有经有络贯乎脏腑之内,运乎躯壳之中,为之道路,以传变周流者也。传变故邪之伤人,或在皮肉,或在筋骨,或在脏腑,或在经

8、络。有相传者,有不相传者,有久而相传者,有久而终不传者。其大端则中于经络者易传;其初不在经络,或病甚而流于经络者,亦易传。经络之病,深入脏腑,则以生克相传。惟皮肉筋骨之病,不归经络者,则不传,所谓躯壳之病也。治疗故识病之人,当直指其病在何脏何腑,何筋何骨,何经何络,或传或不传,传以何经始,以何经终。其言历历可验,则医之明者矣。今人不问何病,廖举一经以藉口,以见其颇识《内经》,实与《内经》全然不解也。至治之难易,则在经络易治,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