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省市级数据的豫鲁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比较

基于省市级数据的豫鲁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比较

ID:26901269

大小:1.76 MB

页数:68页

时间:2018-11-29

基于省市级数据的豫鲁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比较_第1页
基于省市级数据的豫鲁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比较_第2页
基于省市级数据的豫鲁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比较_第3页
基于省市级数据的豫鲁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比较_第4页
基于省市级数据的豫鲁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省市级数据的豫鲁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学位论文独创声明和学术诚信承诺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在此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不存在舞弊作伪行为,文责自负。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作者)签名:201年月日关于学位论文著

2、作权使用授权书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获得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201年月日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201年月日----

3、--摘要增长一直是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领域,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自二战以后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山东省和河南省的经济增长都很迅速,但它们的增长模式能否持续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同时,两省各地市的经济增长也具有不同的特征,究竟哪些因素推动了地区经济增长,又有哪些因素是增长的制约因素,这是本文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在简要回顾经济增长理论和全要素生产率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卢卡斯模型为基准加以扩展形成本文的分析框架,以检验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以及政府支出、城市化、对外贸易等因素对地区经济增长的

4、影响。基于两省统计资料,从省级数据和地市级数据出发,对各地区的产出和投入要素进行了比较精确的估算。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基于省级数据的索洛残差法和地市级数据的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对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利用回归分析的结果对不同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进行分析,并将各地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省的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相似性。改革开放以来,两省的年均经济增速都高于全国水平,且波动趋势大体相同。投资在经济增长中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劳动数量的相对贡献呈下

5、降趋势,而劳动质量提高的贡献先升后降,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依然偏低。具体而言,1978-2011年间,山东省和河南省的经济增长中平均有60%以上由资本的增加拉动,且这一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这表明两省都处于资本加速积累的时期。劳动数量增加的贡献在10%左右,而劳动质量提高的直接贡献约为6%。人力资本存在正的溢出效应,但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下降趋势。扣除人力资本的直接贡献后,两省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都在3%左右。两省对比来看,山东省的经济增长质量高于河南省。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山东省的增速更快,趋势更加平稳,河南省则更易受

6、到经济波动的影响。从资本积累速度来看,山东省的资本增长率比较均衡,各年的标准差为2.86,三个时期的年均资本增I---长率分别为11.7%、13.7%和15.8%;河南省则波动幅度较大,标准差为4.39,三个时期的年均资本增长率分别为9.4%、11.7%和16.8%。从综合生产效率来看,2000-2011年的地市数据分析表明,山东省的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均高于河南省,虽然同样呈下降趋势,但河南省的下降速度更为明显。因此,河南省的要素产出效率远低于山东省,且差距还在拉大。以资本为例,虽然2000-2011年两省的资本增长率均

7、在20%左右,但它只拉动了河南省产出增长的6.27%,而对山东省的贡献则高达9.04%。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素来看,政府财政支出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尤以政府支出的负效应最为显著。从地市级数据的无效率方程回归结果来看,城市化水平、出口和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提高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等级公路密度的对数和公有制就业比重的显著性虽然较高,但其系数与预期相反,公路密度的系数为正表明基础设施不存在正外

8、部性,而公有制就业的系数为负则很可能是它与政府支出比重存在共线性引起的。地市级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则表明,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根本动力,而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下降则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往往拥有更快的技术进步速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区域间的技术溢出是推动地区经济趋同的根本推动力。样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