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891425
大小:81.2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9
《衢州市衢江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衢州市衢江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介绍衢州市衢江区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衢江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因地制宜选择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加快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创新和应用、健全政府主导的发展机制的措施与对策,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生态循环农业;现状;对策;浙江衢州;衢江区中图分类号S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4-0256-02生态循环农业是以节约能源资源、实现环境保护为目的,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及生态工程方法,以废物资源利用、全程清洁生产、产品安全供给为方向
2、,以机制、制度、科技创新为手段,结合传统农业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步提高的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方式[1]。当前浙江省以高效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围绕农业部提出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2]。因此,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衢江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美丽衢江的重要内容。1衢江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1.1“两区”建设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初具规近几年来,浙江省全面启动“两区”建设工作,衢江区根据“设施装备优良、技术模式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经营机制创新、管理服务到
3、位、示范效应明显”的定位,围绕“规划修编、土地流转、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等工作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统筹谋划,联动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得到跨越式发展至目前,已有27个现代农业园区列入创建点,规划建设总面积10929.46hm2,如莲花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成粮食功能区5366.67hm2,如全旺镇全旺畈省级粮食功能区。1.2农业资源集约利用,生态循环技术不断推广种植业上推广喷滴灌、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等生产技术,并结合实际开展农作物秸秆过腹还田、压块利用、发酵腐熟
4、加工成有机肥等新技术试点工作,如衢州市葆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衢州市绿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畜禽粪便和秸秆发酵腐熟后,加工成商品有机肥,年利用秸秆1.6万t;养殖业上开展规模畜禽养殖场(区)沼液浓缩分离、沼气厌氧发酵、雨污分流和干湿分离等技术改造提升,如衢州市宁莲畜牧业有限公司通过沼液膜浓缩设备,将养殖场废水和沼液净化分离后,浓缩液加工成液态肥,净化后的水质达到生产用水标准,供养殖场内循环使用,年节约用水5.65万to1.3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策机制逐步完善近年来,衢江区为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定,逐步形成比较全
5、面和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如《衢江区放心农产品发展三年规划(2014-2016)》[3]《关于在全区推行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4]《衢江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5]《衢江区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实施方案》[6]《衢江区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实施方案》[7],通过政府服务外包,市场化运作,为生态循环建设建设提供政策保障。2衢江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1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理念缺乏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舆论宣传力度小、渠道少、形式单一,群众基础较弱;农业生
6、产经营者迫于经济利益,忽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行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的农业经营模式,从而造成了农业资源的大量消耗,也污染了农业生态环境。2.2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资金短缺衢江区在全省属于欠发达地区,政府、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扶持方面资金短缺。大多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投资收益期较长,初期效益不明显,市场推广能力不足,基本依靠国家和政府的投入扶持。同时,由于缺乏资金支持,也未建立长期有效的发展模式,综合效益得不到充分展现。2.3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滞后近几年,虽然衢江区生态循环农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生态循环农业关
7、键技术引进、推广、指导和示范不够,特别在产业耦合、高新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缺乏技术支撑[8]。3衢江区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对策3.1因地制宜选择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截至2014年,衢江区人口约40万,年存栏生猪46.5万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024万hm2,地理上呈弯月形,山多地少,具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特点,属丘陵山地区域。张棋等认为,针对该区域拥有的农业产业基础,应注重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和绿色农产品、休闲观光旅游产业为一体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9]。结合衢江区
8、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推广林下经济、立体种植、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发展模式,如茭鸭共育、稻鳖共生、林地养禽等模式;推广沼气工程、沼液膜浓缩工程和生物酵素发酵工程等废物循环利用模式,如农作物秸秆加工成有机肥、青饲料、食用菌基质、燃料棒,实现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