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738227
大小:6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9
《浅析提高库区国有企业人才招聘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提高库区国有企业人才招聘的有效性【摘要】文章试图从招聘信息的发布、招聘途径、招聘人员的培训、招聘手段及人力资源系统管理角度等出发来思考提高库区国有企业人才招聘的有效性。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招聘;有效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常有过这样的经历,辛辛苦苦组织的一次招聘,从方案策划、信息发布、简历筛选、通知面试到组织考试,应聘者和招聘者经过层层博弈,最终到企业发布录用通知书时,却遭遇到录用者不来,或者是来几天就无声无息消失了的窘境,不但空欢喜一场,还造成企业时间、人力、财力的大量浪费。为什么企业求贤若渴,在双方合作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准千里马”却自个儿走开了呢
2、? 是应聘者素质太差?还是“伯乐”们的招聘功夫尚欠火候呢?暂且不从其他方面考虑,本文要探讨的是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确保招聘的有效性。 一、库区国有企业人才招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有的库区国有企业不断重组、整合,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如对人才的重视、管理观念的更新、薪金制度的改革等,但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库区国有企业的人才招聘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人才招聘的观念及方法陈旧 1.库区国有企业人员选用仍然主要靠领导相马制,人才能否被发现和使用主要取决于是否被领导者相中,这种被动状态遏制了广大人才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推荐、自我展示
3、的主动进取精神,从而造成了严重的人才资源闲置和浪费。 2.有些企业看似采取了竞聘上岗的“赛马制”,其实质只不过是把一个“伯乐”变为了多个“伯乐”而已,即所谓的“换汤不换药”,只是改变了一下方法,实质没有得到改变。 3.库区国有企业人员选用受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等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事设职,因职择人,而是因人设岗,因人设事;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依然是端个“铁饭碗”,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既堵塞才路,又影响事业发展。 (二)招聘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 由于目前的就业市场是需方市场,求职者处于相对弱势,因此一些招聘人员的提问带有明显的随意性,不仅不够专业
4、也缺少信誉度。有的招聘人员甚至就是临时派来的人员,对招聘的岗位、要求以及提供的工资、保险等问题并不太清楚,应聘者多问几句就被问住了。据了解,求职者希望招聘人员最好固定为专人,以便会后联系,提问的内容也该有个度,不能提一些涉及私人隐私以及具有明显就业歧视的问题,否则让应聘者很难回答,用人单位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 (三)招聘信息发布方式陈旧 招聘之前都会涉及到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招聘信息的发布。招聘信息的发布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及时为企业招到足够的合格人才。库区国有企业历来主要采用内部选拔和熟人引荐的选才方法,这就决定了其招聘信息的发布方式过于单一。主要在企业内部的信息
5、栏或内刊上发布或与学校就业办直接洽谈招聘事宜,而很少利用报纸、网络或设置电话热线等现代方式来发布招聘信息,这样做必定不利于信息的传递,从而直接影响到后续招聘工作的展开。 (四)招聘渠道单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的招聘渠道也变得多种多样。如媒体广告是常见的一种招聘方式,容易引起注意;招聘会是招聘的一种传统方式,可以实现面对面的交流,立即填补职位空缺;对于企业急需的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企业可考虑与猎头公司合作;如果企业要求招聘的直接招聘成本较低,可考虑网络招聘;校园招聘是选择新人的最佳方式,可塑性较强。 (五)缺乏职岗分析 岗位分析是招聘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
6、也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岗位分析产生职位说明书,用来说明每个岗位的任职资格,为招聘提供标准。但大部分库区国有企业依然没有进行科学的职岗分析,有的企业在制定出职务说明书后便束之高阁,没有随着公司一些岗位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职务说明。而且招聘人员在进行招聘时很少结合所需岗位的职务说明,主要依靠自己以往的招聘经验和主观认识。这样怎么能为企业招到合适的人才? (六)招聘程序不规范 库区国有企业人员选用基本上仍在人治的轨道上运行。现在大多部分库区国有企业都有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招聘程序,但由于在国有企业这个大的环境下,都没有严格按照招聘程序和招聘的有效方法进行,特别是领导推荐的“人才”
7、,人力资源部只是走走过场而已,因此大多部分库区国企的招聘程序只是摆设。 二、提高库区国有企业招聘有效性的措施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大部分库区国有企业能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都能够或多或少的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来引进人才,提高招聘的效果,那么库区国有企业应该怎样才能招到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呢? (一)构建人才招聘有效性的新观念 笔者认为一次有效的招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新员工的数量和质量符合组织的要求,并节约成本。相当一部分招聘主管为了“赶工”,招聘时只求达到领导规定的数额而忽视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