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和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和探索笔者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策略:一、课前准备。二、课堂教学结构紧凑严谨,学生的预习和教师检测新课预习效果以及评价作业的环节不可缺失。三、重视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要符合五何设计法的原则。四、重视投影仪在教学中的作用。五、重视历史插图的教学作用。六、重视表格在教学中的作用。七、重视思维导图的教学作用。八、多媒体技术和图示法交互使用。一张表格、一副图也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课件。期望与教育工作者们同共同探讨适合实际的历史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叶兰教授说:“高效课堂应该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高效课堂要
2、求教师教得高效、学生学得高效,主动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高效课堂,必须工夫下在课前,组织落实放在课中。平时我会把历史插图收藏起来,并且提前制作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表格,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一些教学板书和课堂小结。把平时收集的历史视频的格式转换好。实现高效课堂首先要从问题设计入手。历史插图、历史视频、投影仪的使用、表格教学法和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作为一名教师还应有必备专业素养,如自控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尽管教师的教学方法如何灵活多样,实现高效课堂,还要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做保障,也离不开学生的进取
3、心和竞争意识。因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再好的条件也不能代替个人的努力。所以,学生的求知欲、进取心和竞争意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根本动力。教师还要经常不间断地进行学生的思想教育。我认为高效课堂形成主要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课堂教学结构紧凑严谨。学生的预习新课、教师检测新课预习效果和作业评价的这三个环节不可缺失。普通的教学环节有:检测新课预习效果、作业评价,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预习新课。这七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预习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充分的课前预习,是教学目标达成
4、和实现课堂高效的重要方法,符合苏洋教授“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检测预习效果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的最佳途径。如果不检测,学生就不主动预习。学生没有预习和自学的习惯,教师要保持常态下达到高效课堂那是千难万难的。作业评价:就是查漏补缺。只有把前节课遗留的问题消化了,学生才能放下包袱轻松地学习新知识。复习旧课符合温故而知新的教育原则。掌握旧知识才能链接上新课内容,为学习好新知识铺平道路。巩固练习和布置作业是为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训练服务的。每题都要有明确的意图,分量、难易都要适当。学生应该努力独立完成。避免负担过重。不然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接
5、导致课堂的低效或无效。学生做巩固练习,这是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检测途径。如果没有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就不清楚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达标。只有通过学生做巩固练习、做作业才能知道。也只有课堂练习和做作业,学生的新知识才能得到巩固,旧知识才能得以升华。而所有的教学操作环节不能偏离教学目标。二、优秀问题的设计直接影响课堂的实效性,也是课件优劣成败的关键。教学设计和课件中的问题设计要符合五何设计法的原则。教得好也就是引导得好。在教学设计或课件制作中应该重视问题设计,因为优秀问题具有如下特点:优秀问题有明确的指向性,围绕教学目标,关注内容要点,能
6、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能引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所有学生参与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能将学生的思维水平引导至认知水平[1][2][3][4]下一页之上;还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深度思考。并且能引导出的学习重点与知识;更能引导所有的学生参与学习。如我在《原始农耕生活的出现》一课中设计的问题有:世界上第一碗米饭是由哪个国家的人最先蒸出来的?为什么?在《经济重心南移》中设计的问题有:如果你是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官员,你的职务是:A.转运使B.盐运使C.市舶司D.节度使在《人民生活的变化》一课中设计的问题有:文成公主入藏当年走了三年,今天请你护送文成
7、公主入藏你会选择怎样的方式,大约要用多长时间?所谓“五何”,是指“是何、为何、如何、若何、由何”。优秀问题的设计之所以还要符合五何设计法的原则。是因为五何问题设计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1)、“五何”问题设计法有助于判断问题的探究空间和价值。(2)、“五何”问题设计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3)、“五何”问题设计法有助于更清晰地理解目标层次和能力层次。五何问题设计案例:《洋务运动》(4)“五何”问题设计法,还更能体现分层教学法的原则。能够基本反映出学习目标的层次要求。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困生或者低年级阶段,可以要求他们完成“是何”“为何”
8、类的问题,对程度较好或者中年级阶段的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要求他们继续完成“如何”类问题,对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