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信阳板栗疫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信阳板栗疫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摘要介绍了信阳板栗疫病的发生特点,从农业防治、药剂治理等方面详细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信阳板栗疫病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信阳板栗;疫病;发生特点;综合防治 板栗是河南省信阳市的支柱产业之一,2002年栽培面积8.7万hm2,产量占全国板栗总产量的16.3%,主栽板栗品种为豫罗红(约占信阳市板栗总面积62%)、信阳大板栗(约占总面积11%),均成熟早、果品不耐贮、大小年严重、抗虫差。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大,加上对栗园管理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增多,栗树衰弱,
2、在嫁接部位发生蛀干害虫,同时板栗疫病大面积发生。板栗疫病又称板栗干枯病、溃疡病,板栗疫病作为一种世界检疫性病害,没有一种见效快、防治彻底的好方法[1]。笔者经过5年以上的实地观察及和相关人员交流,发现在山地栽植的板栗以综合防治方法为好。从2005年至今,笔者采用综合防治方法防治板栗疫病效果良好,疫病基本得到了控制,板栗总产量逐年上升。现将信阳板栗疫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以供板栗种植者参考。 1发生特点 板栗疫病病原为板栗疫菌,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间座壳科,内座壳属。该病菌为
3、兼性寄生菌,以菌丝层、子囊壳及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中越冬,分生孢子均进行侵染,每年12月,子囊孢子陆续成熟,借人为、昆虫、鸟类、风或雨等媒介向外传播,入侵新的寄主伤口。翌年3月下旬至4月,气温达4~5℃以上时,病菌开始生长,寄主开始缓慢发病。当气温上升到20~30℃时,病斑扩展加快,病势加重。当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病斑发展缓慢,最后停止,进入越冬期。 苗木、结果树都可受到该病侵染,轻的导致栗林成活率下降、结果量降低,重的则使造林失败或整片栗林绝收。板栗疫病危害主干及树枝的树皮,引起烂皮或溃疡,造成枝
4、条甚至全株枯死[2]。病菌只能由各种伤口(鸟兽及昆虫伤、机械伤、嫁接口、日灼、冻伤等)侵入。栗疫病菌为弱寄生菌,它的发生与影响树势的各种条件密切相关[3]。阴坡、地势平缓、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及经营管理强度高、栗树生长旺盛、抗病能力强则发病少,反之发病率就高。遭受冻害的树易受病菌感染。由于害虫为害造成伤口,而且降低树势,促使板栗疫病严重发生,成年树较幼树发病率高。幼树或枝条嫁接的接口周围易发生疫情,致使嫁接失败。2综合防治措施 2.1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适地适树是防治板栗疫病的根本途
5、径。先用优良抗病的品种对板栗林进行改造,苗木调运要严格执行检疫,对调入的枝条与植株用180倍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浸泡后再用,以免病害扩散蔓延。二是加强土肥水管理。入冬前进行1次松土,施入农家肥1.5~2.5kg/株或菜油饼1.0~1.5kg/株,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为翌年板栗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并对树根培土,培成锥形,开春扒开,减少幼林发生冻害机会;同时喷1次200倍的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保护树木越冬。早春松土1次,从干基向外由浅到深进行翻土,以不伤害板栗树的根为准。结合翻土施尿素或
6、复合肥250~500g/株,或菜油饼肥1.0~1.5kg/株,或农家肥2.5~3.5kg/株,促进根系生长和树木营养供给,增强树势。三是加强抚育管理。杜绝草荒,实行林粮间作[4],林下种植苜蓿,于6月中旬追1次速效氮肥250g/株。禁止人畜入林毁坏,开春后除草2次。在树木进入休眠期全面清除枯死的植株和枝干,枯死的植株连根刨起,并在穴内施上生石灰消毒,剪除已枯死的和部分枝干上病斑较大的枝条及生长不良的弱枝。剪除的病、弱枝带出栗园,集中销毁,减少病菌侵染来源。进行嫁接或大田改造时注意接口处的保护。 2.2
7、药剂防治 刮除主干及大枝条上的病斑,剪除小病枝。病斑刮除要彻底,深度达木质部,刮下的树皮和剪下的枯死枝集中烧毁。伤口处用2%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10%碱水涂刷。为防止嫁接后疫情发生,应在嫁接口处及时涂药。用敌克松500倍液进行全面喷洒,每隔15d喷1次,连喷3次。敌克松对板栗疫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早春板栗发芽前,喷1次2~3°Be石硫合剂;发芽后,再喷1次0.5°Be石硫合剂,以保护伤口不被侵染,减少发病几率。做好秋季树干涂白,主要是用石硫合剂。在板栗的整个生长期,一旦发现有害虫为害嫩梢、叶,立即用溴
8、氰菊酯进行防治,保护叶、枝少受伤害。其他害虫的防治上,主要以蛀干害虫为主,采取冬春砸卵、树干涂白、夏季树干打孔、放入磷化铝片、用黄泥或者蓑料堵孔等措施[5-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