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604057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8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论文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 情境教学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数学课该怎样上?教师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情境,组织教学,和根据课堂情境,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教学
2、中能否根据新课程提出的“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就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下面笔者就如何创设数学课堂情境谈一些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暂时不能理解的新奇事物在学生面前展现得越多,学生的惊讶就越明显,所产生的求知兴趣就越浓。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例如,某玩具厂生产一批儿童玩
3、具,原计划每天生产60件,7天完成,实际只用6天就全部完成了。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玩具? 照常规解法,先求出总任务有多少件,再求出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最后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 列式:60×7÷6-60=10(件)。 在完成了常规的解法之后,教师板书。 解法2:60÷6=10(件)。 许多学生以惊讶的目光盯着教师,一时摸不着头脑。 “7天的任务,6天完成。”教师提示。 这时已有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教师进一步提问、启发、引导,最后小结: 7天的任务6天完成,时间提
4、前了一天,自然这一天的任务(60件)就分配在6天完成,所以60÷6=10,就是实际比原计划多做的件数。 通过设疑、激疑、解疑,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习兴趣。 又如,在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时,有位教师设计了如下导入题: 甲、乙两修路队要修450米的一条路。甲队用15天可以修完,乙队用12天可以修完。两队同时修多少天可以修完? 学生解答后,教师把第一个条件改为“甲、乙两修路队要修900米的一条路”。学生解答后发现路的总长变化了,而结果却相同,疑虑顿生。这时,教师接着追问:“路的总长变化了,
5、答案为什么没变呢?如果去掉‘路的总长’这个条件还能不能解呢?” 这样造成了心理上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二、创设活动情境,主动获取知识 《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直观教具,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形成概念,在观察比较中探索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原理、掌握数量关系。 例如:在教
6、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在课前给每人发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通过割、补的办法,将其转化为容易求出面积的几何图形(长方形),让学生自己去分割、摆弄。 学生参与其中,亲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无疑比教师在黑板前简单的画图、抽象的讲解,要形象、有趣得多,同时又让学生感受了构造法的思维方法。 三、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习动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倡导数学知识要来源于生活,从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来建立数学模型;借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表达情感,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
7、生感,缩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数学课堂中,可以提高数学的真实感,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教学《有余数除法》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导入,问:“还有20多天就到元旦了,班级准备举办联欢会,学生想怎样布置我们的教室呢?”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放一些花,有的说贴美丽的窗花,还有的说挂些彩色气球。教师肯定学生的设计方案后,说:“假如我们按红、黄、蓝、绿的顺序悬挂气球,请你猜一猜第30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学生都进行了猜测,教师说:“那我也来猜一下,是黄色的。都有谁猜对了?
8、”教师接着说:“你们随便说个数字,看我能不能快速猜出来。”师生共同进行猜气球游戏,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这时教师问:“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快速猜出来的,那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这个环节创设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创设动画情境,提高教学感染力 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意注意占优势;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