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劣胜优汰现象的内在机制及其基本对策思路

论劣胜优汰现象的内在机制及其基本对策思路

ID:26304890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6

论劣胜优汰现象的内在机制及其基本对策思路  _第1页
论劣胜优汰现象的内在机制及其基本对策思路  _第2页
论劣胜优汰现象的内在机制及其基本对策思路  _第3页
论劣胜优汰现象的内在机制及其基本对策思路  _第4页
论劣胜优汰现象的内在机制及其基本对策思路  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劣胜优汰现象的内在机制及其基本对策思路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劣胜优汰现象的内在机制及其基本对策思路自1859年达尔文的伟大著作《物种起源》一书出版以来近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内,“物经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已经广泛地传遍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差不多已经成了“铁”的定律,丝毫不容怀疑。特别在中国,由于1840年以后100多年半殖民地的历史屈辱,感同身受,人们更普遍地相信“落后就要挨打”。然而,经验的、历史的事实却告诉我们,实际并不完全如此,人类社会有很多情况,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劣胜优汰,不仅落后要挨打,先进也常常要挨打。一、劣胜优汰事实例举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我们可以找到数不胜数的例子,支持

2、“劣胜优汰说”。中国自古就有一句俗话,叫:“人怕出名猪怕壮”,就是因了这太多的事实教训而得出的宝贵经验。  遍查史料太麻烦,且随便举几个例子吧。  先举一个中国古代的例子,如孔子(公元前551-前479),他创立的儒家思想曾统治中国长达2000多年,至今仍然在中国以及亚洲一些国家存在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怎么说,孔子都可以说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但孔子活着的时候,周游列国,却处处碰壁,无人买账。到晚年,只好靠教书糊口,籍整理古书度日。所以,他老人家说:“郁郁乎文哉”。  再举一个中国现代的例子。鉴于中国今日法制日益完善,为免遭名誉权官司起见,就请恕我

3、不指名道姓,仅泛泛指出一种现象吧。例如,时下各行各业都在评职称,是否评上高级职称者一定学术造诣高深,评不上者一定不学无术?非也,岂不闻个别高校连膳食科长都能申报博士生导师吗?仅此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举完中国的例子,再举国外的。如马克·吐温有一部短篇小说,叫《竞选州长》,曾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相信许多人都还记得。在小说中,一开始“我”还自觉名声尚好,有望一搏,但很快就被对手运用了种种造谣诬陷的手段弄得声名狼籍,不得不宣布退出竞选。虽然小说所叙述的不是真实的事实,但却是以真实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是真实的现实生活的典型反映。  可见,劣胜优汰,实在是人类社会普遍

4、存在的一种现象,是有着一定的规律性的。所以,我们的古人又总结道:“不为祸首,不为福先”,什么事都要随大流,这可谓深得社会人生之真谛。二、劣胜优汰的内在机制  要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仅靠举例是不足为信的,即使举出一万个例子来证明某一命题的正确,也还可以有一万个以外的更多的例子来证明这一命题的错误。所以,个别的例子,在科学发现中,至多只能给人以一种启发,最终要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还须借助逻辑的力量。这也是笔者不愿意遍查史料,旁证博引的原因之一。  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存在“劣胜优汰”这种看起来很奇怪、很费解的现象?  首先,我们注意到,所谓“优

5、”与“劣”的判断标准,一般都是比较片面的,不过说是某人在某方面具有优势或劣势。如时下评职称,在评论一个人或优或劣的时候,一般仅指他的学术水平或高或低,而不是说此人的全部才能或优或劣。  其次,在生活中谈论优或劣时,许多看法不过是“事后诸葛亮”式的评价。如前述孔子的遭遇,当着孔子活着的时候,并不以他的学说为优,是后人将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的(这个尊号我有点记不清楚了,遍查手头资料也未找到,哪位网友能帮我订正一下,本人非常感谢)。  再次,不同的人对于什么是“优”,什么是“劣”,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常常会对同一个人作出不同的评价

6、,或以为人才难得,或以为不学无术,针锋相对,相持不下。这可比“是骡子是马,出来溜溜”要复杂得多了。  在明确了以上这几点以后,接下来再具体分析劣胜优汰的实际情形。原来,所谓劣胜优汰,只限于一定社会组织内部的竞选活动。这里“竞选活动”一词,是从广义上泛指一定社会组织内部人员之间的各种评选鉴定等活动,其中既包括上级领导选拔提升下属干部,也包括由普通组织成员民主选举组织领导人等。在这种竞选活动中,一个侯选人或胜或汰,并不决定于自身的才能,而是决定于选民的选择。当选民在侯选人之间进行选择的时候,作为理性人,其基本的选择标准是选民自身的利益,哪一个侯选人更善于迎合选

7、民的利益,哪一个侯选人就会获胜。这种选择标准与人才素质标准的不一致,是导致劣胜优汰现象的关键和基础。  一个人如果既善于从事自己的专业工作,同时又善于讨好选民,自然会在竞选中获胜。但问题是,在一般情形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够精通某一专业的优秀人才,往往无暇顾及或不愿顾及人际关系事务。而一些在专业方面并不精通的人,则常常更有时间更有精力且更善于千方百计讨好选民,于是,劣胜优汰现象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选民到底是具有理性的。一旦选民认识到自己的选择与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时,选民还是会尽量选择更加优秀的人才。因此,要产生劣胜优汰现象,还必须具备一个条件,

8、这就是社会组织规模要足够大,以致选民对侯选人的选择与其自身利益无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