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科技强国

如何建立科技强国

ID:26111500

大小:76.0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4

如何建立科技强国_第1页
如何建立科技强国_第2页
如何建立科技强国_第3页
如何建立科技强国_第4页
如何建立科技强国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建立科技强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建立科技强国?、诺贝尔奖看重的是该科学家对这一领域长期的、有革命意义的贡献,所奖励的是原始性创新科技,是对人类整个文明、社会进步都有重大作用的基础科学研究。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也是对一个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一次全面的评价,它包括:现代科学在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政府及社会对科技的投入水平,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等等因素。但是显然,我们在稳定持久的科技投入产出以及科研体制等等方面,还没有来得及顺应这一潮流。 首先,在科技竞争力方面。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出版的历年《国际力竞争力报告》中,我国的科技竞争力一直处于比较低的位置,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在国际上也处于较低水平,人均科研费用更低于印度等

2、发展中国家。无论从每年的科技论文总篇数看,还是选择科学技术的基础投入等指标,我国总体的科技竞争力现在仍处较弱水平,基本上与印度持平,不敌韩国,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另一方面,在科研体制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目前国内科研经费的申请,需要依靠三五年内就能取得成绩,但正如专家指出的,真正重大的发现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必须拥有坚实的科学基础,而国内的基础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今年春天暴发的SARS疫情也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国内科研队伍内部的交流目前还很有限,而且派别之争依然存在,跨学科的联合研究更为有限。而在科研人才的储备方面,也存在一种非常令人担忧的事实,这就是优秀人才的出国潮。近几

3、年国内一些顶尖大学的毕业生出国人数基本保持了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5%左右。美国人不必做什么,只需在中国设置两个“中国教育成果收割器”——托福、GRE,就轻轻松松把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尖子——也就是中国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们收割走。这是2000年10月15日《北京晚报》的一则报道,三年过去了,这种现状有所扭转吗?不必否认,我们的确需要一次诺贝尔奖,这已成为中国人历久弥坚的一种情结。但是,如果我们依然不能理顺包括上述缺陷在内的一些关系,诺贝尔奖依然是梦。从另一方面来说,即便不是因为诺贝尔奖,我们同样急需解决科研投入产生以及体制方面的一些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获得持久和良性发展

4、的动力因素,是国运之所系,国民福祉之所系,社会进步之所系。这是最需要我们看清的,也许,这也是我们之所以需要一次诺贝尔奖的真正理由。本帖最后由greenland于2011-6-820:51编辑  就这个问题,我想谈一点我的个人看法,以下观点只属于我个人。1)诺奖需要时间  诺奖分为自然科学类,和平奖,文学奖。我只关注自然科学类,后面两个与意识形态和语言有关,你很难想象《红楼梦》翻译成英文会不会保持原著的魅力!对于自然科学类,我觉得应该要时间的,我们大陆的现代科学的发展不过才近百年的事,中间经历了战乱频仍,文革的暴虐。而后者在国内造成了大量知识精英的失去,自然科学遭受了毁灭性的灾难。而彼时国际

5、上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极大地发展,可谓一日千里,“现代化五十年代一个样,六十年代一个样,七十年代又另外一个样子了”。我国的科学逐渐地落后了,记得武汉大学原口腔医院院长樊明文在八十年代初留学加拿大时发现,当时的课堂做的小型实验,居然是当时国内著名科学家所从事的工作,差距可想而知。所以中国出不出科学巨擘和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是密不可分的,而应该注意到我国科研人员所做的努力以及我们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科学的真正发展不过才三十年,现在的诺奖多数是奖励那些科学家三十年前的工作。刘洪:重读钱学森学长“论中国人为什么与诺贝尔奖无缘”有感刘洪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摘要  正确导向的

6、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使命,同时适应于国家建设的文化建设方针是必须立足我们国家大局。在钱学森学长百年诞辰之际,重读1993年钱学森学长“论中国人为什么与诺贝尔奖无缘”的文章,进一步讨论今天国人热衷的“中国人为什么与诺贝尔奖无缘”的话题,发现钱学森学长为代表的一代科学家、知识分子为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尤其那些不为公众讨论和认识的严肃而又平凡的品质,“注重国家大局,国家决定做的事一定能做到”。这些平凡的知识分子品质,值得后辈不断思考、汲取营养。  关键词:正确导向的文化建设,钱学森,诺贝尔奖,国家大局,知识分子品质  一、引言:2011年诺贝尔奖引起的话题  2011年10月7号,作者访

7、问爱荷华州立大学航空系胡辉教授,去航空系的路上经过材料系的大楼,正好看见一条标语,“祝贺该校教授谢赫特曼(DanShechtman)因发现准晶体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  爱荷华州立大学学校主页上给出的一些介绍如下:(许多中文网站上有更详细的翻译)【1】  ……谢赫特曼教授1941年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1972年从以色列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目前是该校材料学教授,他也是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教授、美国能源部阿姆斯国家实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