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试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科学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科学化
2、第1 4-12-19摘 要:科学实在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的认识论基础。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从1920年以来,在近一个世纪的变化中,经历了三次大的论战,即30年代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论争,50年代传统现实主义与科学主义的论战,80年代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制度主义、建构主义的争论。不管其观点如何变化,但其主流理论的变化方向是科学化。关键词:科学;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演变一在知识增长的长河中,人类掌握了两种理论思维模式即哲学与科学。在人类的童年时期,知识不像现在被划分很多学科,而是统一在哲学当
3、中。后来随着知识的增长,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一个个从哲学中独立了出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但哲学并没有消亡,至今它在我们的知识增长中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于西方近代社会以来文明的特征,有人形象地称欧洲中世纪为信仰的年代,文艺复兴时期为冒险的时代,17世纪为理性的年代,18世纪为启蒙的年代,19世纪为思想体系的年代,20世纪为分析年代,意为在现代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整体化的背景下,科学迅猛发展和自我反省的时代[1](P8081)。哲学与科学,作为人类把握世界规律的两种方式,既有不同的分工,又有不
4、用的特点。科学集中地表现着思维和存在高度统一的维度,哲学则集中地表现着反思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维度[1](P75)。科学的思辨特点的思辨特点是抽象性、丰富性和难以检验性,其中关键是抽象性[2](P714)。关于哲学思辨对于科学思想发展的开拓作用,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我的世界观》中写道,“形象地说,当我们在知识的道路上迈进的时候,我们必须让形而上学的无形之手从迷雾之中伸出来引导我们,但同时也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防止形而上学温柔的诱惑把我们引离正路坠入深渊。或者换种说法,在探求知识的道路上迈进的大军中形而上学
5、是一支先遣队,它深入到情况不明的敌方境内布下前哨。我们不能没有前哨,但我们也知识这些前最容易遭到狙击。再打个比方,形而上学并非知识大厦的一部分,而只是建造大厦不可缺少的脚手架。或许我们甚至可以说形而上学在其发展中可以转变物理学(形而下学)”[2](P14)。科学是什么?关于它的定很多,而比较精辟的是英国学者贝尔纳的解释,即科学是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累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一种重要的观念[3](P13)。在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中,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因此我们有必
6、要弄清什么是科学精神,以及如何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包括理性精神、实证精神、分析精神、开放精神、民主精神和批判精神,最核心的是理性精神,开拓创新”[4]。科学精神崇尚理智,相信自然法则的自然规律;科学精神审慎地对一切加以思考,鼓励人们大胆求设,小心求证,突破蒙昧主义,深入地把握更本质的东西。因此科学精神是哲学与科学的统一,应反对机械的科学主义,坚持辨证的和历史的科学观,科学精神不等同于把自然科学的概念、原理套用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从人类的知识发展史上可以看出,弘扬科学精神至关重要。但如
7、何弘扬科学精神,人们的思路不尽一致。国内学者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吴国盛认为,当代中国弘扬科学精神有两条思路。第一种可以概括成,科学精神就是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就是科学主义,既主张在科学领域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可以而且应当在非科学领域普遍使用。第二种思路是科学与人文相统的一思路,也就是自由精神。吴国盛支持第二种思路,他认为弘扬科学精神首先是弘扬自由的精神。因为在这个科技昌明的时代,自由的精神反而面临着威胁和危险。“算计利害”而非“不计利害”成了压倒性的时代精神,令自由的心灵感到窒息,这是90年代的有识之
8、士发起人文精神大讨论的真正动机[5](P1415)。但蔡曙山为我们提供了第三种思路。他认为应重建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他认为体现对自然和人类社会以及自身关怀的人文精神较之科学理性和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有更本质的规定和更丰富的内涵。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之源。失去了人文精神的指引,科学是盲目的,而为科学的科学,必然失去科学自身的价值[6](P84)。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能否统一起来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以人为本是人文精神的实质,“人是万物的尺度”,“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知识就是力量”,人应当征服自然,改
9、造自然。这些说法都凸显了人的重要性,人是终极目的,一切都应当为人服务。科学理性的最大特点是工具理性,这就是把科学作为宰制科学研究对象的工具。培根发出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表达的是工具理性的力量。近代哲学以改造控制自然的科学为榜样,按照工具理性的要求,提出了改造和控制社会、人性乃至个人生活的方案。这一方面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造世界和改造生活的巨大力量;另一方面工具理性的过分使用,也给人类的当前环境与未来发展罩上了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