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1第十一章 感觉器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感觉器官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视觉器官第三节听觉器官第四节前庭器官第一节概述一、感受器和感觉器官Ô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的主观反映。Ô感受器: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感受器分类按分布部位分为:内、外感受器。按刺激性质分为:机械、化学、温度、光和声
感受器等。Ô感觉器官:有些外感受器,在进化过程中产生
了各种有利于感受的附属装置。通常把这种感受器
及其附属装置称为感觉器官,简称感官。二、感受器的生理特性(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Ô指感受器对之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Ô感觉阈(阈值):能引起感觉传入冲动产生的最小的适宜刺激强
2、度。非适宜刺激也可使某种感受器反应,但需刺激强度大,如压眼球产生光感。(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Ô指感受器接受到适宜刺激后,通过跨膜信号转
换,使感受器细胞发生膜电位变化的过程。适宜刺激→感受器→跨膜信号转换→感受器电位
(感觉神经末梢上的称发生器电位)→传入神经的神经冲动
(AP)。■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的特性与EPSP一样,是局部电位,特性有:①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成正比;②不具有“全或无”的特征;③可发生总和;④能以电紧张的形式作近距离的扩布。(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Ô感受器在感受刺激换能时,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换成感受器电位(其幅度、持续时间和波动方向)以及神经冲
3、动(特定序列)的可变参数之中的过程,称为感受器的编码作用。感觉中枢正是根据这些信号的特定排列组合,进行分析综合,获得各种主观感觉。刺激性质的编码刺激强度的编码(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Ô在刺激强度持续不变地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其感觉神经纤维上产生的动作电位频率将随着刺激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这种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即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下,其反应逐渐降低。■类型与意义快适应感受器:嗅觉、触觉。慢适应感受器:痛觉、血压。第二节视觉器官Ô眼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大约有95%以上的信息来自视觉。Ô眼的适宜刺激:可见光(波长370~740nm的电磁波)。可见光眼的折光系统
4、折光成像视网膜的感光系统感光换能感受器电位视神经动作电位视觉中枢→视觉一、眼的结构眼由眼球和附属器组成,眼球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所组成。(一)眼球壁1.外膜(纤维膜)
2.中膜(色素膜)
◆虹膜◆睫状体
◆脉络膜3.内膜(视网膜)(二)眼内容物及折光系统◆眼内容物:房水、
晶状体、玻璃体◆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二、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一)眼折光成像的光学原理■光线由一媒介进入另一媒介所构成的单球面折光体时,就会发生折射。■折射能力(F2)的大小由该单球面折光体的曲率半径(r)和折射率(n2)决定。■若空气的折射率为n1,其关系式为:F2=(后主焦距)n2·r2·
5、rn2-n1n2越大,其折光能力越强2越大,其折光能力越强r越小,其折光能力越强■折光体的折光能力还可用焦度(D)表示:D=1/F21D=100度(二)眼的折光系统和成像
1.眼折光系统眼折光系统的折射率和曲率半径空气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折射率1.0001.3361.3361.4371.336曲率半径7.8(前)10.0(前)
6.8(后)6.0(后)2.简化眼■设眼球为单球面折光体:前后径为20mm,折射率为1.333,
曲率半径为5mm,节点(n,光心)在角膜后方5mm处,前主焦点在
角膜前15mm处,后主焦点在节点后15mm处。■平行光线(6m以外)进入简化眼,聚焦于视
6、网膜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关系为:AB(物体的大小)ab(物像的大小)
———————————=————————————
Bn(物体至节点的距离)bn(节点至视网膜的距离)(三)眼的调节正常人眼看近物时,眼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能
随物体的移近而相应的改变,使物像仍落在视网膜
上,看清近物。这个过程即为眼视近的三重调节:晶状体调
节、瞳孔调节和眼球会聚。1.晶状体调节调节前后晶状体的变化
物像落在视网膜后皮层-中脑束视物模糊中脑正中核动眼神经副交感核睫短神经睫状肌收缩持续高度紧张→睫状肌痉挛→近视悬韧带松弛若晶状体弹性↓→老花眼晶状体前后变凸折光能力↑物像落在视网膜上Ô晶状
7、体调节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用近点表示Ô近点是指眼睛做最大调节后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
Ô近点越近,说明晶状体的弹性越好不同年龄的调节力和近点2.瞳孔调节Ô当视近物时,除发生晶状体的调节外,还反射性的
引起双侧瞳孔缩小,称此为瞳孔视近反射。
Ô反射通路与晶状体调节的反射通路相似,效应器为
瞳孔括约肌,收缩使瞳孔缩小。■意义瞳孔缩小后,可减
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
差和色差,使视网膜
成像更为清晰。3.眼球会聚Ô当双眼凝视一个向前移动的物体时,两眼球会同时向鼻侧聚拢,该反射称为眼球会聚。Ô反射途径与晶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