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428995
大小:774.1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0
《【美丽乡村】突出融合发展编制好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前瞻产业研究院二零一八年六月美丽乡村专题突出融合发展编制好县域乡村振兴规划10突出融合发展编制好县域乡村振兴规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深刻把握新时代城乡关系变化特征,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规划先行。当前,编制好县域乡村振兴规划,十分重要而紧迫。一、充分认识编制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的重大意义1、规划引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
2、行,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5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审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时指出,要抓紧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制定乡村10振兴规划,明确总体思路、发展布局、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有利于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利于凝心聚力,统一思想,形成工作合力;有利于合理引导社会共识,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2、编制好县域乡村振兴规划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指出,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实行中央统筹、
3、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编制一个立足全局、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县域乡村振兴规划,有助于充分发挥县域融合城乡的凝聚功能,统筹合理布局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切实构筑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培育发展动能,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制定出台县域乡村振兴规划,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关键,又是有力有效的工作抓手。3、编制县域乡村振兴规划迫在眉睫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即将出台,省级层面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正在抓紧制定,有的省份已经出台;各地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都在酝酿策划相应的政策和举措,有的甚至启动了一批项目;全国上下、社会各界、特别是在农业农村一线工
4、作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农民朋友都对乡村振兴充满期待。以上这些都迫切要求各地尽快制定县域乡村振兴规划,一方面与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相衔接,另一方面统领本县域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10二、深入理解编制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的重要作用1、促进多规合一,有效整合和统领各专项规划乡村振兴涉及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乡村治理、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相关领域或行业都有相应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有的已经编制了专项规划,但难免出现内容交叉、不尽协调等问题。通过编制县域乡村振兴规划,在有效集成各专项和行业规划的基础上,对县域内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措施作出总体安排
5、,有助于统领各专项规划的实施,切实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2、优化空间布局,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为保供给、促民生、稳增长作出重要贡献,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不相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编制县域乡村振兴规划,全面统筹农业农村空间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有利于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村镇居住相适宜、与生10态环境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3、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突出特色分类推进村庄建设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村庄建设、农民建房持续升温,农
6、民的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但千村一面现象仍然突出。通过编制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科学把握县域内地域特色、民俗风情、文化传承和历史脉络,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有利于保护乡村的多样性、差异性,打造各具特色、不同风格的美丽乡村,从整体上提高村庄建设质量和水平。4、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合理流动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体制机制约束,劳动力、资金等各种资源要素不断向城市聚集,造成农村严重“失血”和“贫血”。通过编制县域乡村振兴规划,贯彻城乡融合发展要求,抓住钱、地、人等关键要素,谋划有效举措,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壁垒,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间合理流动、平等交换,有利于改善农
7、业农村发展条件,加快补齐发展“短板”。10三、将融合发展理念贯穿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始终编制好县域乡村振兴规划,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规划编制中,要转变发展思路、创新规划理念、突出问题导向,着重体现“七个融合”。1、注重城乡融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坚持城乡空间布局相统一。乡村振兴规划要与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互衔接,综合考虑县域内城乡人口迁移变化、产业发展需求、土地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交通网络组织及旅游资源开发等因素
8、,合理布局县域内产业发展、村镇体系、生态保护空间,重构城乡空间体系,做到城乡发展相互协调、相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