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89069
大小:118.32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1-19
《浅谈镇沅县蚕桑发展前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设计)申请表基本信息学生指导教师姓名班级 性别出生年月职称 工作单位镇沅县和平卫生院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E-mail手机固定电话 通信地址普洱市镇沅县勐大镇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选题(方向)浅谈镇沅县蚕桑经济发展前景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年 月 日系审核意见负责人签字(盖章):年 月 日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浅谈镇沅县蚕桑经济发展前景姓名班级学号一、立题依据1、研究背景中国祖先养蚕种桑的在新石器晚期就开始了,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梅堰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蚕纹
2、装饰,钱山漾新石器遗址中出土了丝绢残片等实物。春秋吴、楚两国曾因争桑而引发了一场战争。阖闾夫人用蚕作陪葬品。三国孙权曾发布"禁止蚕织时以役事扰民"的诏令,时形成"海上丝绸路"。晋朝时的科学养蚕使一年达八次之多,故为"乡贡八蚕之帛"之说。明黄省曾总结了养蚕法而撰写了《养蚕经》。蚕桑文化现在主要集中表现在杭州、嘉兴、湖州地区,并绵延江苏省、四川省、山东省、广西省等地区,但综观中国丝绸发展史,蚕桑文化甚至可以覆盖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流传地区、人群之广足以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2、理论
3、依据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对浙江蚕学馆在蚕丝业科技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局限进行反思,以及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也发表过一些文章,但大多数都是从宏观方面提一些建议,但没有深入系统研究。国际上对蚕丝发展研究也很先前,如日本研究蚕种改良方面已经是世界的领头羊,其次是俄罗斯的蚕丝研究,中国的很多优良蚕种还是从俄罗斯进口的,同时印近几年来发展的也很快,产量仅次于中国。综上,目前中国对桑蚕业的发展力度还没有完全一定的高度,作为经济转型的一大产业,它的兴与衰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综合实力。在收集资料的时候发现,云
4、南对桑蚕的研究还很滞后,那就更不要说系统的对技术改良史方面的研究了。 3、立题意义1)现今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蚕丝业已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20世纪70年代,蚕丝业发展的最好是日本和韩国,80年代后蚕桑产业逐渐衰退,而落后的中国、印度、巴西、泰国等发展起来了。而国内桑蚕业从发达的江浙想西部内地转移。自2006年,国家商务部开始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云南也被列为全国重点发展桑蚕产业的重点省份之一,特别是镇沅县地区的桑蚕产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如怎样调整区域蚕丝发
5、展模式;产业化经营;农业内部资源竞争;尤其是桑蚕技术发展改良等方面。这些问题和矛盾是桑蚕管理者和研究工作者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当前镇沅县与云南经济融合越来越紧密,以及云南经济对中国经济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以找到适合云南桑蚕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迫在眉睫。2)镇沅县桑蚕技术发展存在问题试图从历史角度、经济学的角度和政治学等多角度论述镇沅县地区桑蚕技术的发展史,还从比较效益和蚕丝业的消费现状进行研究,从而探讨镇沅县桑蚕业发展的缺陷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因此为未来镇沅县桑蚕业更好的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借鉴。二、研究内
6、容和方案研究目标:1)研究蚕桑产生的背景2)桑蚕技术发展存在问题3)解决方案4)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预期达到的研究结果:了解镇沅县蚕桑市场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尽一份力。 创新点:借鉴蚕桑发展的历史,了解蚕桑发展的现状。引用数据真实,让文章具有说服力。 完成论文需要具备的条件:1、在校时期,收集相关资料,翻阅相关书籍和材料,打好文学功底。2、在顶岗实习期间,要多观察和研究关于这方面的有关知识。在实际接触中悟出其中的利与弊。3、对选题、理论依据、背景等
7、做好充分的研究,对论文的可行性进行评估。3、论文指导老师耐心、细心的指导。论文纲要1.一、研究背景(内外部背景)(一)内部背景1、蚕桑发展的概述1)、什么是蚕桑养殖2)、蚕桑产生的背景3)、蚕桑在镇沅县产生的时间4)、蚕桑目前在镇沅县的发展现状(二)外部背景1蚕桑在我国产生的时间2.现我国蚕桑发展状况3、未来的发展趋势二、蚕桑发展市场的优势:(一)、蚕桑发展自身存在的优势1)、相关的优惠政策2)、投资少、见效快、劳动强度低3)、蚕茧商品率市场供应前景好三、蚕桑发展存在的问题:1)、部分农户认识不到
8、位,经济意识淡薄2)、部分桑农文化素质低,科技意识淡薄,管理粗放3)、部分乡(镇)规划部科学,布局不合理4)、烟、桑、粮争地矛盾四、推进蚕桑养殖发展的七个方面和五条措施(一)、镇沅从七个方面加快蚕桑产业发展(二)、镇沅五条措施强势推进蚕桑产业发展五、对蚕桑发展提出的个人建议(一)稳定蚕桑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益(二)加强蚕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三)加强宏观调控,稳定茧丝价格(四)加强东西部分工与合作,整合发展蚕桑产业(五)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升蚕桑生产的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