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不同稠油油藏火驱设计关键技术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不同稠油油藏火驱设计关键技术探讨.freel/d之间。火驱油藏工程参数设计1.G块火驱设计技术要点1)井网井距设计。针对G块地层倾角大的特点,设计行列井网“移风接火”式开发。这种方法能最有效地实现重力驱,还可以避免油井多次经过火线损坏油管,提高容积驱替效率,空气需求量较小,已燃区原油重新饱和的可能性小,所有生产井都可用来采油,便于追踪评价,易于控制。通过数模计算优选,采用行列井网,注气井排距为210m,井距为105m。2)注气井、油井射孔层段优化。由于块状油层厚度大,为防止火线超覆,需要进行注气井、油井射孔层段优化,这也是块状油层火驱设计的亮点。通过数模计算
2、,油井全井段射开,注气井分二级射孔,产油量增加幅度最大,纵向动用均匀,分多级射孔虽然产油量更高,但现场实施难度较大。因而,注气井分二级射孔最优(表2)。在注气井射开二层(注气井射开L52、L54小层)的条件下,对注气井错开注气、分层注气、上返式注气、下返式注气等4种注气方式进行了数模研究(表3),对比显示下返式注气火驱开发效果最好,因为下返式注气减少了火线超覆造成的热量损失,也避免了原油重新饱和已燃区域,但是下返式注气方式,现场操作难度大,实施困难;而现场工艺技术水平基本能够满足分层注气方式,其数模计算结果略差于下返式注气方式。因此选择在火驱过程中,注气井采
3、用分二层射孔,层系内分注、合采的方式进行开发。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注气井分层射孔位置进行了优选,方式一:注气井射开L52、L54;方式二:注气井射开L51、L53,油井全井段射开。模拟结果表明:方式一火驱效果较好,即注气井射开目的层下部1/2~2/3(表4)。油井射孔层位优选:与蒸汽驱相比,由于产出气体密度比蒸汽低,火线超覆比蒸汽驱蒸汽超覆更加严重,为了防止火线超覆对火驱驱油效率的影响,对油井射孔层位进行了优选,数模研究结果表明(表5):注气井射孔层位为L52、L54时,油井射开下部油层,纵向动用程度高,累产油量高,空气油比低;但油井射开厚度越小,采油速度
4、越低,当油井射开L52-4小层时,产量增加幅度最大,油井射开含油井段下部层一方面可以降低产气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减缓火线超覆造成的纵向动用程度,因此,油井射开对应层系含油井段下部2/3为最优。3)注气速度设计。块状油藏注气速度设计要考虑燃烧过程中燃烧厚度不断增加对注气量的要求,因而注气量的月增加量大。G块注气速度设计以数值模拟为基础,优化过火截面积及注气井动态配气技术,合理设计注气速度。采用干式正向燃烧“移风接火”式,分两套层系火驱开发,井距105m,排距300m;采用变速注气的方式注气,初期单井注气速度5000~7000m3/d,折算单位截面积通风强度193
5、m3/(m2?h),动态分段增加注气速度,月增3000~4000m3/d(较层状油层而言,月增量是其3倍以上),油井排液量15~25m3/d,预测火驱生产85年,可提高采收率204%,最终采收率可达到44%。2.S块火驱设计技术1)井网井距设计。该块上层系为100m正方形井网形式,通过对不同井距火驱数模研究对比来看,井距越小,见效越快,井距越大,见效越慢。对于100m井距从点火到开发结束,生产时间只有4年左右,这样累产油量高,阶段采收率在20%左右。火井周围50m以内含油饱和度为0。从试验出发利用现有井距,反九点井网,当100m边井井底温度达到150~200
6、℃时,关掉边井,变成141m大五点井网。当试验成功后,可改为100~200m行列注气,让火线不断往外推进。2)燃烧方式设计。对于具体油藏,采用不同的燃烧方式,效果不同(表6)。依据数模结果,S块湿式燃烧空气油比低,产量高,经济效益好。3)湿式燃烧时机设计。根据新疆黑油山油样模拟试验研究结果,火线推进至注采井距的20%~35%时实施湿烧较好。S块杜家台油层上层系在火线推进至注采井距35%时实施湿式燃烧。按井距100~141m推算,火线推进到井距30%时,推进距离约30~42m,正常火线推进速度按01m/d计算,预计燃烧时间为270~380d。即油藏正常燃烧前提
7、下,生产270~380d后,开始掺水转入湿式燃烧阶段。数模结果显示:生产350d,火线推进到注采井距30%左右,是最佳的转湿烧时机,且日掺水量10m3/d左右效果最好(表7)。数模计算结果:在燃烧半径达到35%时,即燃烧35m时,大约在生产330d,开始掺水转入湿烧。4)注气速度设计。正常燃烧速度一般在004~016m/d之间,火线推进至注采井距的20%~35%时实施湿式燃烧较好。各阶段燃烧时间,可以由燃烧速度和所增加的火线距离求得。一般火驱方案中,根据计算公式,选用变速、偏低的注气速度为宜。同时,数模计算结果也表明,采用变速注气,空气油比低。因而,实际操作
8、中,在保证燃烧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燃烧阶段定期调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