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12991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师引领 生乐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师引领生乐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朗读本身是枯燥的。课堂上总是教师在计数着学生读了多少多少遍,学生却往往有口无心,没有多大的收获。如果孩子们长期被动地朗读,不仅朗读的兴趣会降低,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低年级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启蒙阶段设法营造朗读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朗读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朗读。 一、激励促读--感知 低年级学生有意识注意时间短。课堂上,他们时而高举小手,时而沉浸在自己所搞的"小发明"的专注中。朗读时要想让他们主动投入,教师必须巧妙地
2、化朗读指导于激励之中。例如: "这几位同学的朗读真像百灵鸟在唱歌,你能不能也来这样动情地读一读?" "他(她)读的真好,谁能比他(她)读的还好?" "谁来挑战这一句最难读的句子?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的。" "老师也来读一读,谁能像老师这样读,那你就是小老师,好吗?" "哇,他的朗读可真棒,真有点让大家过耳不忘的本领,我们送他一个'读书小天使'的称号。有谁也想当一当读书小天使?" 4让我们一起大声说:"我的课堂听--我--的!""身坐直,书端正,正确流利有感情......" 用时髦的话讲,也许这就是教师的"炒作",在课堂上把勇气、信心、热情散播给每一个学
3、生,把学生朗读的兴致"炒"得沸沸扬扬,使课堂上朗读氛围因老师的只言片语迅速升温。 二、表演促读--感受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角色体验,促使其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这种角色体验包括分角色朗读、演课本剧等。在这种感受活动中,儿童的各种身体器官、各种心理因素,都处在积极的状态之中,既能使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又能调动起他们朗读的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学习了课文《称赞》,我感觉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已不成问题,可对课文对话描写的体会仍然不到位。于是就提出:"我们能不能来演演这个故事?如果要演好这个故事,必须先......""读懂课文!"学
4、生马上接口说。于是,便又细细地读起课文来。接下来先交流:你喜欢小刺猬还是小獾?为什么?再研读文本:你从哪里感受到的?然后尝试表演:你们能扮演它们吗?最后学生互相挑战切磋:谁演得最好?这样层层深入地读演结合,学生不但弄明白了课文里提示语出现的三种状态,也能准确地抓住"很认真""高兴极了""不好意思地说"等的语气。学生在生动的表演中感受到了人物内心世界,再现课文的同时也懂得了: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首先要学会称赞别人。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4不需老师苦口婆心地一遍遍强调,学生在自渎、悟读中细细地体会了文本,而且孩子们令
5、人忍俊不禁的表演也满足了他们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这便是以表演来促读的最大收获--在朗读中感受,在朗读中体验,在朗读中成长。三、想象促读--感悟 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朗读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朗读伴随着对图画的想象。 在教学人教版第三册《秋天的图画》时,我先让同学们听老师朗读看课件观察,再让学生画一画。他们有的画红红的高粱;有的画黄澄澄的梨;有的画红通通的苹果;还有的画紫色的葡萄;蓝天上飞翔的大雁,有的排成"人"字,有的排成"一"字......有了第一次观赏留下的真实表象做基础,再加上自己独特地理解、想
6、象后创作的画面形象,每一个孩子对秋天都有了新的认识,加上他们对生活的积累。此时让学生学生随着诵读让自己所画的图画动起来,再度想象秋天的画面: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一个个静止的文字便活起来了,一张张笑脸也随之露出来了,学生个个读得摇头晃脑了起来......恰当地运用想象给文字配"画",在图画与文本的巧妙联系中,文字变得有声有色,朗读变得有滋有味。 4课堂上,
7、我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人,常鼓励学生互相评,互相合作,常对读不好的孩子说:别人的点评就是对你的最大帮助。读不好没关系,老师和同学会帮助你,所以,你要勇敢的站起来。听老师这么一说,一部分原来胆怯的孩子勇敢了,有信心了。学生读完后,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评读,如: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哪里读得好?你能像他那样读吗?" "哪里读得还不够,你能读得比他更好吗?" "谁也想来展示一下?" ...... 实践下来发现,评读,使大部分学生得到了发展,课堂上学生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倾注自己的体会,虽然读法有别,各具特色,但都进入了境界。这正如第斯多惠说的:教学
8、的艺术不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