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30253
大小:11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高一历史明清对外贸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教案一、明朝“海禁政策”与“朝贡贸易”1、明初:①官方政策:明太祖朱元璋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多次下令“片板不许入海”,严禁民间从事海外贸易,并以严刑峻法惩处违禁者。当时,海外贸易唯一的合法途径是由官方控制和垄断的“朝贡贸易”。明朝规定,外国贡使来华朝贡,除携带贡品外,准许附带商品货品进行贸易。对于贡品,朝廷照例以数倍的代价作为补偿。附带的货物,则由贡使携至京师,在指定地点开市数日,国内市民可在官方监督下与之交易。至于海外贡舶来华的贡期、贡道、
2、船舶数量和朝贡人数等,明朝政府都有具体规定。②民间对策·海禁政策的效果:(外贸的重要性)宋元以来,欧亚间海上贸易渐趋活跃,为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明朝的海禁政策与之背道而驰。然而,经营海上贸易或移民开发海岛,正逐渐成为沿海居民谋生的一种手段,禁令并不能完全阻止这种自发的经济活动。(民间对策)受利益驱动,东南沿海形成一些规模不等的武装走私集团,一些走私者竟与日本海盗相勾结,终于在明朝中期酿成为害甚烈的“倭患”,使当地的民生和社会经济遭受严重摧残。2、明代后期:明代后期,朝廷受舆论影响,被迫逐步开放海禁
3、:政府允许民间商船经福建漳州海澄县的月港出洋从事海外贸易,并允许外商经广州、宁波两地市舶司输入商品。月港开放后,成为进出口商品的主要集散地,(范围)由此出行的民间外贸海船东至日本,西达欧洲,遍历东南亚24个国家和地区。(内容)输出的商品主要为生丝、丝织品、瓷器和蔗糖,进口的多为香料之类的奢侈品。(全球背景下的明代对外贸易)自15世纪末开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商船纷至沓来:①葡萄牙人的澳门转口贸易: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选择中国澳门作为贸易中转的据点。此后,澳门发展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枢纽。以澳门为中心的转口贸
4、易,将中国市场纳入世界性贸易的网络中。②西班牙人的中美贸易:随后而来的西班牙人以菲律宾的马尼拉为中转站,开辟了一条东向的新航路。200余年间,往返于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商船,将汇集在马尼拉的中国生丝与丝绸源源不断地输往美洲。(影响·对中国)①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对东南地区商品性农业与手工业的繁荣起了重要促进作用(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刺激作用)。②欧洲国家在与中国的贸易中都出现了巨大的贸易逆差,不得不用白银做弥补,从而形成丝、银对流的格局。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后,曾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二、清朝:
5、从海禁到闭关海禁—清初,为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朝天颁布“迁海令”,实行较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山东以南的沿海居民被迫内迁。开放—康熙帝在位的中期,因局势趋于稳定,下令取消海禁,重开海外贸易,并指定在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在今南京)设立海关,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闭关—当时,欧洲社会正发生巨大变化,清朝统治者却出于对西方势力的戒备以及自大、保守的心态,逐渐走上闭关锁国的道路:康熙晚期已收缩外贸路线,乾隆时更实施闭关政策,规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而且须遵守种种限制。清朝中期,清政府对外商来华实施更
6、为严格的限制,国门关闭的更加紧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