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400686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刍议《伤寒杂病论》中舌诊的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刍议《伤寒杂病论》中舌诊的特点高占华 龚 理 麻晓慧 梁广和 赵玉堂承德医学院中医学院 河北省承德市 067000【摘 要】舌诊是中医特色诊法,也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为舌诊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更好地掌握舌诊理论,准确应用于临床,本文初步总结了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舌诊的论述,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了这部著作中舌诊的特点。..关键词《伤寒杂病论》;舌诊;特点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也是充分体现中医诊法特色的内容之一。《临证验舌法》云:“凡内外杂证,亦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据
2、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之顷,往往无证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唯有舌可验。”舌诊作为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已有悠久的历史,回顾舌诊理论的发展史,历代医家为舌诊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张仲景,我国东汉的著名医家,他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功不可灭,被后世尊称为“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关于舌诊的论述,继承了《内经》舌诊的经验,但在其基础上,又有了创新与发挥。就《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两
3、部书中记载的有关舌诊的条文加以分析,舌诊的特点可概括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内容的丰富1.1首次提出“舌青”,增加了舌色的内容如《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云:“病人胸满,唇痿舌青……为有瘀血。”此处首次提出“舌青”(即现在称“青舌”),同时指出,舌青是辨别瘀血的一个指征。1.2首创“舌苔”概念,丰富了舌诊的内容《内经》中提到的“舌上黄”、“舌焦”等舌象,毫无疑义是指舌苔的变化,但就舌苔的概念而言,《内经》中对舌苔的记载比较模糊,张仲景则最早使用了“舌胎”(即现在称“舌苔”)一词[1]。如《伤寒论·
4、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29条云:“何为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此外,《伤寒论》221条,230条等条文中均可见到。1.3重视舌苔变化,有益于舌诊的成熟如《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21条云:“阳明病……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怅,舌上胎者,桅子豉汤主之。”《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22条云:“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这两条文指出,同为阳明病,一为热邪留扰胸膈,一为热甚伤津,反映在舌苔上,一润一燥,证理自明[2
5、]。2临床运用的发挥2.1运用范围的扩展张仲景发展了《内经》外感病中的舌诊内容,他在《伤寒论》六经辨证中,就有三经涉及舌诊;在内伤杂病方面,四十多种疾病中就有十四种疾病运用过舌诊进行辨证,而且总结了一定的规律。如观察三阳病及六腑疾病,重在察舌苔的变化;对三阴病及五脏病变,则特别注意观察舌质的形态[3]。据统计,《伤寒论》全文论及舌诊者共有二十三条,病证涉及太阳、阳明、少阳、少阴、三阳合病、少阳阳明合病等[4]。2.2临证诊疗的依据2.2.1通过舌象推寻病因如《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云:“病者如热状
6、,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云:“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此舌黄是湿热积滞的征象,也是腹满的可下指征。2.2.2通过舌象阐述病机如《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云:“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此条文阐述了湿病误下变证的病机乃是寒湿在上,阳郁不能升腾之故。《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治》云:“邪在于络
7、,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涎。”风邪中脏,脏气不能滋养舌体,故舌体虚用而难言[5]。2.2.3通过舌象确立治则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30条云:“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此外,《伤寒论》189条、230条等许多条文均有论述。3总结就舌诊而言,《伤寒杂病论》继承了《内经》及各前辈对舌诊的认识,然与《内经》相比,虽然论及的舌诊条文并不多,但却又大大丰富了《内经》的舌诊内容,如《伤寒杂病论》中首次提出“舌青”,增加了舌色的内容;明
8、确提出“舌苔”概念,丰富了舌诊的内容;重视舌苔的变化,有益于舌诊的成熟。通过分析《伤寒杂病论》原文可知,其论述的舌诊内容大大扩展了舌诊理论与临床运用的宽度和深度,张仲景重视舌象改变的同时,又重视四诊合参,临证中运用自如、不拘一格,为后世舌诊理论与临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