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争与清代通俗小说的宝物崇拜

辽沈战争与清代通俗小说的宝物崇拜

ID:24233234

大小:5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1

辽沈战争与清代通俗小说的宝物崇拜_第1页
辽沈战争与清代通俗小说的宝物崇拜_第2页
辽沈战争与清代通俗小说的宝物崇拜_第3页
辽沈战争与清代通俗小说的宝物崇拜_第4页
辽沈战争与清代通俗小说的宝物崇拜_第5页
资源描述:

《辽沈战争与清代通俗小说的宝物崇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辽沈战争与清代通俗小说的宝物崇拜  [摘要]明代国人对先进兵器的需求,有了事关国运家运的迫切性。外来火器,在明末辽沈战场上发挥了举国震惊的威力,也受到具体操作者素质、技术等方面的制约。清代通俗小说的描写却依旧承袭道教和民间秘密宗教中的法术,叙事偏重在以辉煌的结局强调宝物的威力,缺少一种战争工具本身的技术性展示。小农经济下的平民心理,考虑的依旧是眼前易于操作,并不真正关注具体操作过程和操作者素质,把事情简单化和理想化了。同时,将宝贝兵器视为百试不爽的万能法宝,也极为形象地状写出人们受到时代、观念积习的限制,在先

2、进兵器期盼方面的局限性。  [关键词]明末战争;清代小说;宝物崇拜;文化反思 Abstract:Thedemandforadvancedeurgentastothenation’sdestiny.TheforEigncountriesgaveastonishingplaytopoanipulater.NovelsoftheQingDynastypaidmoreattentiontodisplayingthemagicianoftheTaoismandthatoffolksecretreligion,ande

3、mphasizedthepoagnificentfightingscene,butthEIrdescriptionlackedthedisplayofoners’concernunderpeasanteconomyoreoneasyoperationthanoperationprocessormanipulater’scapability.oners’limitofthetimes,traditionas.小说还注意将英雄的坐骑赋予火器发射的功能。《说唐全传》第十九回也写尚师徒的龙驹风雷豹,头上有一综黄毛,

4、将黄毛一扯即口中能吐烟。第二十八回写这马:“头呢像个马头,身上毛片犹如老虎一般,一根尾直像狮子尾一样,四个大蹄犹如铁炮头一般。顶上却有一个肉瘤,瘤上有七八根白毛,如银针一般硬的。若上阵,得胜便罢,若战不过时,就将那肉瘤上这几根白毛一扯,这马一声吼叫,口中吐出一口黑烟。那些凡马见了,便屁滚尿流,就跌倒了。真算是一匹宝马!”坐骑直接吐出烟火,人们眼见的只是烟雾,简便易行,战果却是即刻奏效。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努力试图写出火器类宝物给大兵团带来杀伤的。如《说唐三传》第四十六回写樊梨花与杨凡对阵,收了金棋子后,杨凡以

5、阴兵杀来,樊梨花将一个葫芦揭开盖,放出无数火鸦,把阴兵烧得无影无踪。《说唐三传》第六十四回写苏宝同与罗章交战,三十余回合不能取胜,他从教主金壁风祖师借来的神兽黑狮子发挥了威力:“那黑狮驹双蹄起在空中,鼻内喷出烟火。罗章两目难开,回马就走。三军烟得无处投奔,自相践踏。伸手不见五指。那火一发利害,大者车轮,小者炭火,飞来粘在身上,烧得焦头烂额,一万人马,去其大半。”[9]毋庸置疑,这一“怪兽喷火式”的描写,具有多重现实成因。而其中较为直接的民俗心理成因,就是明末清初战争中火器尤其大炮的运用,所给予人们心理的深刻印象

6、和持久记忆。然而不难看出,清代通俗小说作品的叙事重点还在于以少总多,虚写胜于实写,结局重于过程刻画,往往偏重在以辉煌的结局强调宝物的威力,而缺少一种战争工具本身的技术性的展示。这是因为,体现明末辽沈战争记忆的通俗小说,其创作者并无先进的科技意识,他们只不过道听途说地了解到一些火器运用于战争的实际威效,而并不真正关注具体操作过程和操作者的素质,小农意识的封闭和平民心理想象,容易把事情简单化和理想化了。由于实际参战者很少生还,幸存者又难于与小说家接触,小说家们把战争想象得如同道士作法一般操作简单,战争工具也用不

7、着去人为地改进、更新、维护和操作训练。许多只有在实战中才会总结出的细节关键之点,几乎都无一例外地被忽视了。通俗小说只重视具体征战上个别性的结局,将宝贝兵器视为百试不爽的万能法宝,也极为形象地状写出人们受到时代、观念积习的限制,在战争工具想象和实战中先进兵器期盼方面的局限性。可以认为,文学想象与现实进取之间并非绝然没有联系,以这种简单化理想化的阵上宝物叙事,怎能在先进武器的实战运用上迈出应有的前进步伐?其虽然曲折反映了人们的愿望,但不过是廉价而热闹一时的感官刺激,缺少深刻的历史反思。这一缺憾,直到进入到19世

8、纪的俞万春(1794-1849)写《荡寇志》才开始部分地予以填补。他把真正意义上的火炮描绘到小说世界中。小说第一百一十七回写了“飞天神雷”的准确度。说是慧娘“会勾股算术,算那雷子落处,远近尺寸,不爽分毫。前日白瓦尔罕用火鸦,亦是此术。不然,那火鸦如何都落到竹笆上,不飞到别处去?”[10]火炮的射程和准确度,才是杀伤力大小的关键,这种认识昭示了时代的进步和外来先进科技意识对于小说的渗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