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199339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高效提问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高效提问徐进(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214000)摘要:数学的学习,是思维活动与发展的过程。“问题”是点燃思维运动的火花,是认知结构得以不断发展的源泉。就学习任务所提出的问题要处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提问的方式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语言要有情趣,内容要有较丰富的直观背景,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关键词:开放式教学;认知规律;高效提问:G633:A: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早在2000多年前,他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就是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教育方法,通过向学生提问,不断揭露对方回答问题中的矛盾,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人与生
2、俱来就有好奇的本性,所以提问是引起好奇的一种好方法。但也并非所有的提问都能获得高效的结果。例如我们的考试,实质上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提问,但考试本身并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只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考核,一种评价。另外课堂上如果提问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学生的兴趣也会下降;如果太简单,学生不用动脑就会,这就没有提问的价值;如果教学过程长时间停留在一个问题上,多数学生会越来越没有兴趣,以致无事可做。因此仅知道要在教学中提问学生,而不考虑如何有效提问,显然会使课堂教学僵化和低效。教学过程中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因此必然要为教学目标服务。比如提问能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所学
3、任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问能帮助学生集中精神,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应用思维的技能去解决问题;提问能使教师依据学生的答案,提供即时的反馈。但如果提问只是老师通过讲授的方式去进行一堂课的教学,很容易产生以老师为中心去重组教材和设计提问,因此很少有机会真正获知学生的错误认识。所以提问不老师还要包括学生。这也正是数学现行课改的开放式教学的一个方向。高效的提问要求学生在每个问题上都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理解,教师以各种不同的提问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如何高效提问呢?首先课堂上的提问应该是开放的。这里的“开放”并不是指随意提一些问题,而是要求问题本身和问题的措辞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4、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做更多的思考。教师应更注重学生回答问题时所反映的思维过程,而非问题的答案。如果提问的答案仅仅是“是与否,对与错”,那么学生的思维过程就大打折扣,甚至还可能完全不动脑筋。提问本身是教师期望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什么,尽管问题是开放的,也希望学生的回答具备“具体、正确和完整”的特质。但有时教师的提问不能诱使学生寻求到答案,或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设想相差太远,教师应要求学生回答得更完整或更合理,回到有效的提问过程中来。在处理用解析式变换求函数的值域的问题时,教师希望学生用方程思想看待函数解析式,但学生往往难于作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提问时要把方程与函数的联系作一点解释。提
5、问的一方面是教师想引导学生做出特别的反应、回答或理解,另一方面是教师不想牵着学生走,以致使学生失去大量进行思考的机会。由于所有的问题在本质上都有指向性,再开放的问题都不例外,故在高效的提问中,教师应寻求开放式问题与详细的、理由充足的回答之间的平衡。用提问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使得问题的类型和提问的顺序成为我们在教学中考虑的重要因素。根据布鲁纳的认知规律,知识的掌握包括①辨别发现;②比较联系;③解释综合;④应用实践;⑤整合小结(评价)这五个过程,这也是学生思维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第一步要求训练学生寻找重要的相关性信息,挖掘知识内涵,要避免叫学生注意细节和关注概念词汇本身;第二步
6、是让学生建立各信息要素之间的联系,理解它们在同一个内容主体中互相联系的不同方式,应注意避免主动替学生解决;第三步是通过对知识的各组成部分的分析,懂得怎样将它们合成,不要急于提示学习内容的结果,必须保持范围的全开放性;第四步则相反,使学生在看到问题的全貌情况下,再进行拆分。前四步中的提问必须确保诱发学生产生的智力活动是正在学习的知识和内容所要求的,即要限制提“综合先前知识”和“与其他章节相联系”的问题。由于教师会自觉地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所以提问就可能经常超越即时内容的限制。如果学生偶然独立地建立了一个跨章节或学科的联系,却不应打击这种思维,而应该让他保留那些思想,因为没有人能
7、够“关闭”旧知识。不受内容限制的问题能够也应该由教师来问,但关键在于什么时候问才能使学生获得最大收益,这是一个过程和时间问题。第五步的提问的综合质量或层次就应该最高了,甚至不再受内容的限制,以期完成新学知识的建构,新旧知识的整合。另外老师在提问题时态度应当积极或中立,应避免提问过程中的消极因素影响学生,包括语气、表情、甚至内容本身,它们会降低学生回答的渴望。如“难道我们以前没有讲过吗?”、“你怎么会得出那个答案?”同时不要让学生逃避提问,要让学生明白说“我不知道”是不可接受的,不能作为不参与课堂和不努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