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朴园道德观分析

周朴园道德观分析

ID:24104062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周朴园道德观分析_第1页
周朴园道德观分析_第2页
周朴园道德观分析_第3页
周朴园道德观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周朴园道德观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周朴园道德观分析:周朴园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民族资本家的典型代表,但其道德观念却有着浓重的传统性,这种传统的道德观支配着他的种种行为,也影响到了他的儿子周萍,并最终成为他家破人亡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雷雨》周朴园传统道德观    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习惯于把周朴园定义为对内的封建家长和对外的资本家,着重考察和描述其独特的双重身份,而对其核心的道德观念和这种道德观念的形成过程较少涉及。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以期充分展现周朴园道德观念的本质特征。    一    周朴园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民族资本家的典型代表,这个社会阶层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由传统的地主阶级通过投资资本主

2、义工商业的形式转换而来的。指导性价值观念的缺乏,过程的短促,都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深层思想观念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而是极大程度地保留了中国传统特色,在这种中国传统特色思想观念里面,自然包括传统道德观念。  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推测周朴园的家庭肯定非常传统,不然不会在他与侍萍有了两个孩子的时候,还要硬生生把他们拆散——传统的大家庭极其注重上下尊卑,不可能容忍这样婚姻存在。由传统文化所熏陶出来的周朴园曾去德国留学,接受了西方现代文明的洗礼,因此他日后在婚姻问题上不再遵循传统“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古训,而是不顾门第,爱上一个有着“静慧的神韵”、“高贵的气质”的婢女,可谓合情合理。周朴园虽然并没有名正

3、言顺地娶了侍萍,而只是同居关系,但这种不明不白的同居关系,恐怕也是当时年轻叛逆的周朴园为了爱情与他的大家庭斗争所争取来的最大成果了。  周朴园凭借西方文化所给予的激情和青年人的叛逆,实现了自己的爱情理想,但是激情总要冷却,青年人也总要成熟,当时年轻的周朴园不可能仅仅在爱情的滋润下就可以完全隔离现实,过上桃源中人的生活。他的家庭面对这一对年轻人暂时妥协了,但肯定没有完全放弃各种干涉,周朴园为此也一定不断苦苦地进行着思想斗争。时间是最无情的改变者,在这个长达三年的时间段里,周朴园的激情慢慢冷却,被现实胁迫着走向成熟。  周朴园激情冷却、逐渐成熟的过程和当年为爱情而斗争的过程其向度正好相反,其结果

4、自然也相反。可以说,周朴园在留洋之前所浸淫的传统道德观念趁其激情冷却之际成功复辟,再次成为他思想观念中的主要部分,周朴园由此放弃了侍萍。可怜侍萍始终不明白周朴园对待自己前后判若两人的思想根源,她一直还以为周朴园对自己是传统意义上的始乱终弃。她对周朴园的不理解,其实和日后繁漪对周萍的不理解是一样的。  侍萍被赶出门正值大年三十的晚上,也是她刚生下第二个儿子的第三天,而且下着大雪。周家之所以在这样极端的条件下毫无人性地把侍萍赶走,就是为了给周朴园娶一个富家小姐,作家这些有意的设置都展现了周朴园与家庭妥协,回归传统的决心,同时也有周朴园渴望得到家庭支持,达到事业成功的决心。  事业的成功除了坚定的

5、决心,还需要很多其他条件,周朴园从德国学来的工商业知识算是重要的一条,然而更重要的一条则是与社会现实环境的融合,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支撑工商界人士走向成功的,往往并不是他们对管理知识、法律条文的谙熟,而是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游刃有余。这一点即使到了改革开放初期,还被许多文化程度很低却先富起来的老板们印证为事业成功的不二法门。  以周朴园的头脑和眼光,他不可能不明白这种富有中国特色的成功学,他在教训周冲的时候厉声反问他:“你知道社会是什么?”相信关于这个问题恐怕当年初出茅庐的周朴园也思考摸索了很长时间,不定是在碰过很多钉子之后,才弄懂当时社会的真实相。周朴园这段坎坷的社会奋斗经历作家没有

6、明确地告诉我们,但却清晰地印证在了他的容貌上:“他的脸带着多年的世故和劳碌,一种冷峭的目光和偶然在嘴角逼出的冷笑,看出他平日的专横,自私和倔强。年轻时一切的冒失,狂妄已经为脸上的皱纹深深避盖着,再也寻不到一点痕迹……”消失的是“年轻时”的“冒失”与“狂妄”,“多年”历练出的,则是“世故”。这个过程应该很痛苦,但却是当时社会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周朴园当年抛弃侍萍娶进富家小姐的过程,是对传统道德回归的过程,而他日后事业走向成功的过程,则是传统道德观被不断强化的过程。传统道德观对周朴园行为的支配,在其外部事业中的体现并不明显,毕竟作家把这一过程作为隐性的背景而处理,但在他内部家庭生活中的体现,

7、就非常显而易见了。    二    中国传统道德观念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关注点,那就是家庭。中国传统社会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家庭的稳定和谐是整个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古人都有着非常重的家庭观念,他们深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一家不“治”,就谈不上一国之“治”,把“修身齐家”放在“治国平天下”之前,是千古不易的真理。  周朴园的家庭观正是对中国传统家庭观的接受与实践,在作品中,他的这种观念由他教育周萍时说的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