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587094
大小:62.2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9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习惯摘要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习惯可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和数学学习效率,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关键词数学课堂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035-02俗话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习惯可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数学学习效率,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
2、习习惯,每节课都让学生始终不离主线,形成有效的学习过程,我认为应该培养好以下几个习惯:一、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预习是预知学习内容和发现问题,诱发求知欲的前奏,同时也是学生自我学习的预测和体验成就感的开始,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对学案的精心设计,好的学案是学生的指南针,引路灯。数学的每次新课都是不同的旧知识点迁移、推理、归纳的一个过程,教师应根据本节的内容去挖掘、寻找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已有知识设计学案。如在新授《同分母分数加法》之前,我是这样设计学案的:(1)用分数表
3、示阴影部分()()()(2)填空里面有()个,里面有()个,里面有()个。()个和()个可以合成()个,也就是()。第一小题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是上节课的知识,学生一看就会,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小题前三个空也是上节课的内容,且与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后三个空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但不是直接用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式子呈现,而是结合着第一小题的示意图和第二小题的前三空的内容自然过渡。该节课如果教师课前不准备学案,只是一味的让学生去看例题,做课后练习,大多学生会觉得摸不着头脑,从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
4、案在手学生从不得不去完成,到发现学案与新知识的巧妙接轨点,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减轻了课堂上学习负担,慢慢地,学生从喜欢学案到依赖学案,体验到学案的好处,最终找到预习的切入点。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的好习惯离不开老师的帮->扶一放。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除了对学习内容的预习外,还应该包括:预备铃响后进入教室在座位上准备好所需的课本、教辅资料、学具等候上课的好习惯。二、培养学生课上倾听、表达、交流等好习惯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培养好学生在课堂上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吸收、掌
5、握。在整节课上我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培养:1.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的好习惯有人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你仍然只有一个苹果,我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后,你有两个思想,我也有两个思想。在这里首先告诉人们要学会倾听别人的交流,其次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还是要善于与他人交流__通过倾听别人的交流,把别人的思想和自己的思维进行交融,整理出更科学系统的思维,让学生明白倾听是思维的开始,倾听不仅仅是对别人的尊重和自重,也是不断自我进步和完善的源头。数学没有感人
6、的故事情节丰富的感情交融,在数学课上教师要通过巧妙的提问、抑扬顿挫的语调、多变的肢体等来感染和吸引学生,像一片磁石一样让每个学生都不“脱轨”。手指伸出去有长有短,学生的学习由于个体差也会呈现不同的层次。对大多数问题中等生安排在叙述自己想法的环节,优等生安排在补充、完善的环节,学困生安排在复述、转述的环节。这样通过对学生反复的训练,学生从不得不专心听到学会听、习惯听,从不得不开口说到想说,说完整话;学生从听和说中完善自己的思想,培养学生表达欲望和能力。教师从学生的表达中了解学情,调整上课方向和内容,
7、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不断的思考中得到发展。1.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优雅的举止“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这是对儿童少年保持正确的姿势,使身体健康生长发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每个公民精神面貌的规范。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也要提出统一的要求,如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课内不交流与本节学习内容无关的话题,听课时双膝并拢,双手自然置于桌上;书写时正身、距桌沿一拳、左手摁作业本,右手执笔,写规范字;起身作答时,抬头挺胸、自然表述;倾听时目视发言者、不断言、不嘲笑,有不同意见举手交流或补充;讨论交流时大胆发
8、言、不做作……通过和学生讨论制定出一系列的规范要求,培养学生自律、端庄、文明学习的良好习惯,塑造健康、上进、积极的人格。1.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作业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依据,教师透过学生的作业调整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查缺补漏,所以,让学生养成按时上交作业的的习惯非常重要。学生能否按时上交作业与教师布置作业的量、布置作业层次、批改作业的情况等有关,教师布置的作业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层次,不能一味地追求数量和“一视同仁”,如果作业量多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