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586498
大小:5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9
《创新碳金融杠杆撬动低碳经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新碳金融杠杆撬动低碳经济发展■ 陈博闻 淮安市博闻经济师事务所当今世界,随着全球“碳减排”需求和碳交易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碳金融也因此成为抢占低碳经济制高点的关键。加快碳金融创新,以此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并在新的全球碳金融框架下争取主动权刻不容缓。碳金融的产生及其兴起关于碳金融一词,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碳金融一般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准确地说是涉及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
2、京都议定书》。由此可见,碳金融就是运用金融资本去驱动环境权益的改良,以法律法规作支撑,利用金融手段和方式在市场化的平台上使得相关碳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得以交易或者流通,最终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概言之,绿色金融指的就是金融机构在其金融活动中考虑企业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要融合进银行的日常业务中,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目前全球碳金融市场规模的增速高达20%到30%,碳排放权也逐渐演变成具有流动性和价值的无形资产。在欧、美及亚洲一些国家,金融机构开展以碳金融为标志的绿色金融服
3、务业务时间早、产品多,如摩根大通集团已经发行了5种类型的绿色投资债券,不同银行也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绿色金融体系和服务标准。我国自从2011年国家发改委确定在北京、天津等7个地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后,碳排放的交易市场不断扩容,交易品种推陈出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自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启动、深圳市由此成为我国首个正式启动碳交易试点城市,到上海市碳排放交易启动、北京市首单林业碳汇交易抵消项目挂牌,再到湖北首单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问世、重庆碳排放交易试点正式启动等,全国已有7个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由于碳交易市场的不断扩大,而参
4、与交易的金融机构的不断增多,包括碳资产质押贷款、减排项目融资等在内的碳金融市场空间就此进一步打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活跃由于我国尚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和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2010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达到60亿吨,约占全部发展中国家排放量的50%,全球总排放量的15%。而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具有1亿至2亿吨的二氧化碳减排能力,具有巨大的减排储备。与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碳金融市场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未来市场前景极其广阔,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初衷,是为了建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市场机制,使之成为
5、撬动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杠杆。“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约束性目标,国务院办公厅于2014年5月出台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要求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及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上耗煤项目等,要严格实行煤炭消耗等量或减量替代政策。各地碳市场启动以来,随着市场规则的完善,交易机构逐渐由开始的跃跃欲试转为成交活跃。作为中国首个运行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深圳碳交易市场在启动阶段,将重点企业和大型公共建筑作为碳排放管控单位,管控单位碳排放总量占深圳全市总量约40%,到2015年这些企业平均碳强度比2010年下降3
6、2%,2013—2015年均碳强度下降率达到6.68%。这一目标不仅高于全市平均21%的减排目标,也高于制造业25%的碳强度下降要求。天津碳市场自2013年12月启动以来,天津市碳配额共成交106万吨,成交金额2193万元。在各地的交易平台中,均设计了挂牌、拍卖、网络现货等多种交易模式,如天津排放权交易所采用的是会员管理模式,符合交易所规定的国内外企业和自然人均可通过交易所结算银行的网点开立资金账户和通过交易会员开立交易账户,从而进入天津碳市场进行碳配额产品交易。交易机构主要涉及一些碳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机构和天津市纳入碳交易试点的企业。交易方式主要分为线上交
7、易和线下协议交易,协议交易主要用于基于自愿减排的碳中和交易和大宗交易,双方在线下进行交易标的和价格的自主协商,通过交易所办理清算、交收等事项。碳市场需要金融来“激活”尽管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日趋活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碳排放交易的流动性仍然较低。在欧美国家,“碳金融”创新产品种类较多,市场交易品种丰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在碳融资、碳期权等衍生产品创新上不断迈出脚步。我国虽然碳减排市场很有潜力,但与之相关的碳金融和碳资本市场依然缺乏。大部分银行在此方面的触角,还仅限于“绿色信贷”,将信贷向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倾斜,围绕碳资源和碳排放的融资产品仍然不多。究其原因,
8、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采纳赤道原则以及做其他绿色金融业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