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452014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7
《城镇化对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镇化对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叶相美奚萍子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城镇化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等方面影响,分析出城镇化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力,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加快发展安徽省城镇化水平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关键词:城镇化;区域经济;影响城镇化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的大趋势,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本文选取世界公认的综合性较强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基本的指标——城镇人口,文中均运用该指标来衡量城镇化发展的水平。近几年安徽省国民生产总值连续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化水平在
2、不断提高,但同时伴随新的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本文从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出发,分析城镇化对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加快安徽省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一、安徽省城镇化发展基本状况安徽省地处中国东南部地区,处于长江、淮河中下游,全省国土面积达到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全国第22位。201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达6082.9万人,居全国第8位。安徽省现辖15个省辖市和2个地区。省辖市和地区管辖43个市辖区、6个市、56个县、927个镇、330个乡及251个街道,省会合肥是安徽
3、省最大和经济最发达的城市。2014年,安徽省的城镇化率达到49.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安徽省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城市面貌得到改善,城市的综合能力逐步加强,已经形成阶梯式的城市布局体系。但和我国城镇化率54.77%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在中部六省中,安徽省城镇化水平仅高于河南,位于倒数第二。二、城镇化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1.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发展,目前GDP、人均GDP等都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剔除人口规模等的影响,本文认为选取人均GDP来衡量经济增长比较合理,通过表1可以看出
4、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安徽省经济发展一直呈稳步上升状态。2.城镇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近年来安徽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升级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5.56%、36.41%、38.03%演变为2014年的11.48%、53.74%、34.79%。总体变化趋势由图1可知,第一产业增加占GDP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稳步上升,2014年略有下降,但在三产业中占GDP比重仍最高,说明第二产业为安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部分,工业化持续蓬勃发展,第三产业则呈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趋势,意味着安徽省整个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基本遵循产业结构演进
5、的规律。3.城镇化对就业的影响分析虽然安徽省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但对农村劳动力的吸收能力仍较薄弱,近几年随着地方招商引资发展,解决了一部分人就业问题,但农村劳动力仍以去外地务工为主。当然随着安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会对吸收广大农村劳动力具有巨大潜力,下面就从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两方面来描述安徽省城镇化对就业的影响。(1)城镇化对就业总量的影响。通过图2可以看出,随着安徽经济不断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稳步提高,安徽省的从业总人数呈稳步上升趋势,农民就业人数近两年来虽然略有下降,但和全省从业总人数的变动趋势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其主要原因在于安徽省
6、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大,农村就业人口对于全省就业人口总数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在此基础上若加快安徽省城镇化水平,实现劳动力合理地转移,将会带动城镇和农村就业总人数的不断增加。(2)城镇化对就业人员结构的影响。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安徽省城镇化不断发展,安徽省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发生较大变动,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呈明显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都呈明显上升趋势,由此可见,安徽省劳动力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这也是安徽省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的表现。4.城镇化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由表1可知随着经济的不
7、断发展及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徽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始终显著地高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另外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有明显下降趋势,表明城镇化发展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因为基数的不断增加,虽然该比值在下降却也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三、提高安徽省城镇化水平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为了加快安徽省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制度创新城镇化过程中存在户籍、金融等方面的制度性障碍,所以要建立新型户籍管理制度,逐步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
8、移;深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面向所有非农产业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金融投资体制,以多种金融手段促进各种农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