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237730
大小:77.6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5
《反贫困文化: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反贫困文化: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摘要]贫困文化是贫困地区长期文化贫困的后果。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文化现象,贫困文化有其独特的性质和功能,也体现在村民心理和行为的方方面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推进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除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方面的变革外,实施反贫困文化战略,应当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关键词]贫困地区;贫困文化;新农村建设;文化扶贫在许多论述中,人们往往把“贫困文化”和“文化贫混为一谈,但实际上两者并不能等同。所谓“文化贫困”,主要是指贫困人口拥有的文化、知识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自身发展的要求而呈现知识
2、不足、文化不济的状况。它主要是从知识层面上来理解的,基本上局限于工具理性的范畴。而“贫困文化”则主要是从文化形态上来理解,属于价值理性的范畴。其中的“文化”远非“知识”所能概括。奥斯卡•刘易斯认为,贫困文化是指一套穷人共有的规范和价值观,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模型的标签,是一个拥有自己的结构与理性的社会亚文化现象。从根本上说,贫困文化是长期文化贫困的直接后果。审视贫困文化,必须把它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贫困文化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相对性。反贫困文化: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摘要]贫困文化是贫困地区长期文化贫困的后果。作
3、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文化现象,贫困文化有其独特的性质和功能,也体现在村民心理和行为的方方面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推进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除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方面的变革外,实施反贫困文化战略,应当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关键词]贫困地区;贫困文化;新农村建设;文化扶贫在许多论述中,人们往往把“贫困文化”和“文化贫混为一谈,但实际上两者并不能等同。所谓“文化贫困”,主要是指贫困人口拥有的文化、知识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自身发展的要求而呈现知识不足、文化不济的状况。它主要是从知识层面上来理解的,基本上局限于工具理性的范畴。而“贫困
4、文化”则主要是从文化形态上来理解,属于价值理性的范畴。其中的“文化”远非“知识”所能概括。奥斯卡•刘易斯认为,贫困文化是指一套穷人共有的规范和价值观,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模型的标签,是一个拥有自己的结构与理性的社会亚文化现象。从根本上说,贫困文化是长期文化贫困的直接后果。审视贫困文化,必须把它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贫困文化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相对性。今天,市场经济中的社会结构更加开放,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新旧意识形态不断裂变整合,这加速了整体性和同质性社会的解构与重组,社会分化趋势凸显。而当多数人均处于中等及以
5、上生活水平时,仍有一部分人固守田、思想守旧,脱离了社会的主流,从而在封闭的环境中发展出了贫困文化。而资本主义以前的时期,虽然很多原始部落和群体对土地很崇拜,在物质上也极为贫困,但由于社会分化不明显,他们并未脱离社会生活的主流,因此不属于贫困文化。但贫困文化并不能与传统文化简单地划等号。台湾学者林松龄认为,在多数普遍存在着绝对贫穷的传统社会,却很少具有贫困文化的非物质文化特性。他更倾向于将贫困文化视作现代社会的一种亚文化。我们认为,传统文化虽然是历史的结晶,具有遗传性,但也往往表现为强烈的现实性和变易性,并不是所有在历史上出现的文化都可
6、称为传统文化。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国情,尤其是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格局等,使得传统思想意识影响深远,尤其在贫困地区,贫困文化更多地受到传统价值观影响,表现出传统文化的特色。而在发达国家城市“贫民窟”中出现的贫困文化,则不具备本国传统的主要价值及其相关特性。美国社会学家赫兹拉认为,文化起源于个人与社会生活的迫切需要的满足。刘易斯也认为,贫困文化实际上是穷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穷人对自己低下的社会地位的反应。对长期处于贫困的人们来说,面对父辈们辛勤劳作却无法摆脱贫困的事实,会产生一种“难逃贫困”的预期,并以此构建他们的思维和价值体系。就
7、如包尔生所言:“在极其贫困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不会具有获得和占有的欲望。他们的愿望超不出日常需要的范围,或者即使表现出了某种超出常需的愿望,这种愿望也不过是一种痴想,永远不会发展成为强烈的意志力量。”这样,在预期贫困的内外部环境很难或根本不可能改善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只能是降低贫标准,即依据自己过去的经历和对幸福生活的理解确立自己的贫困标准,并进而执著于这种自认为有理由珍视的生活于是就出现了“你认为我穷,但我不认为我穷”的主观不贫困现象。通过贫困文化的调节,贫困者满足了自身的心理需求和所谓的做人尊严。但同时,“当这种状态变为一种
8、习惯,人就会变得没有远见,满不在乎,苟且度日”,形成一种不求进取的价值观念,使贫困者陷入“自我设限”的藩篱,从而扼杀了其行动的欲望和潜能,使贫困长期存在乃至出现代际传导。也正因为这样,在贫困者的价值观念即贫困主体的精神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